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美东时间昨日上午9点半,纽交所股市开盘,阿里股票进入询价时刻。长达两个半小时,7次询价。当交易大厅一片欢腾,屏幕闪过92.70美元的开盘价时,已比前日晚间阿里公布的发行价68美元上扬36%以上。

这直接将阿里推上全球科技板块龙头IPO募资案榜首。若考虑到绿鞋机制下超额配售,阿里将创下迄今为止全球资本市场最高募资纪录,高达250亿美元。

有幸在纽交所交易大厅现场体验了这一幕,感触多多。单看首日表现,阿里似乎没啥了不起。但若仔细考虑一下挂牌时的风险条件,阿里的表现,已是相当不易,甚至可以说,消除了原本可能存在的巨大悬念。

这是因为,这个2014年的9月19日,老天似乎专门安排过,至少有三重不太有利的重大因素摆在面前:

一、iPhone6正式发售日。你知道, 9月9日公布产品时,苹果不但没能刺激资本市场,当日还是收跌行情。人们将这一表现视为全球科技业疲弱下滑的征兆,并断言科技概念股可能面临大幅调整。我一度担心,这一因素连累阿里。

二、苏格兰公投。对大不列颠公民来说,唱票悲喜交加。要知道,独立派若胜出,英伦金融市场可能大幅受挫,从而冲击与它紧密关联的美市。事实上,过去两周,华尔街人持续对此发表言论,一片紧张。我当然担心美市恐慌情绪进一步连累阿里。

三、18日,美国FED传递加息态度,19日是直接反应的交易日。虽然结果是要继续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低利率,但华尔街的通缩危机情绪也只是暂获缓解,因为老美另一官方机构说,2015年可能要达到1.3%以上。

在我看来,三件事虽是相对孤立的事件,但却具有一种异质同构的特征。它们的结果若是不利,可能导致19日的资本市场大幅动荡,阿里IPO,将面临来自产业面、资金面的两大利空冲击。

我相信,阿里应该没有料到,它选定的9月19日,会遭遇这三重风险条件撞车。

那么,让我们回到问题的核心面:这样一个敏感的弱市时刻,这样一种异质同构的氛围,阿里为何会有如此惊人的一跳呢?

你可以找出无数的理由:阿里是全球第一大电商平台,战略清晰,生态稳定,有一种很牛叉的合伙人制,有一套独特的文化,有一帮执行力超强的团队,盈利能力很强……

若非挂牌纽交所,这类理由确实非常合理。但是,要明白这里是对上市审核十分严苛的纽交所,何况它面对的,是因支付宝股权风波等问题备受美投资人质疑的阿里。

必须有一种超越单纯内部因素的条件,才能真正打动全球投资者,尤其是美国投资者。我认为,这一重条件在于中国因素。

挂牌后不到一小时,马云回答了诸多媒体提问。他的表述中,词频最高的是“中国”、“信任”、“生态”、“中小企业”、“社会问题”。他说,阿里发展15年,今天能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并非完全是阿里人多么优秀,而是因为阿里是一家中国企业,15年来,阿里一直伴随中国成长,他与公司一直感恩中国,感恩中国无数的中小企业。

强调母国的战略价值,我不觉得马云是在忽悠。倘若阿里生在中国之外,固然市场开放,但是要想整合那么多产业资源,挖掘出那么多产业机会,几乎不太可能。因为,越是开放的市场,就越是缺乏壁垒,市场竞争的条件相对透明,借助简单创新迅速获得规模与利润的门槛较高。

马云坦陈,正是因为中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才给与阿里许多机会。公司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解决许多社会问题,消除各种壁垒,这都是阿里的机会。

我觉得,这也正是马云持续谈论“生态”的原因。当许多人抱怨阿里变得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复杂,一眼难以看出具体在做什么时,阿里已经以它的互联网手段将这些业务统合起来。

“有人说我们搞足球看不懂,其实我们需要的是快乐,是文化。”马云说,人家的足球,场上11人是1个人,而我们的足球,场上11人是110人,必须改变一种文化。

我一直强调这样的观点:庞大的人口基数,丰富多样的实体经济,辽阔的市场纵深,多元的市场需求,不太均衡的市场结构,正是中国电商形态的互联网平台天然的土壤。当然,必须有相对开放的国家成长,也必须有开放的IT技术与基础设施。

15年来,阿里从一个微末无名的小企业,成长为全球互联网巨头,正是得益于这种土壤与趋势。可以这么说,如果要我选出一家最能代表中国过去15年发展的企业,我首选阿里。这不是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经济特征,而是因为,它的平台化效应,它的成长过程,成就了无数中小企业业者的梦想,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15年的缩影。

很多人也许不同意这观点。它们也许会罗列出联想、海尔们,腾讯与百度们。在我眼中,相比阿里,它们固然在中国乃至全球拥有相当的影响力,但它们的生态、撬动中国经济的能力,完全不在一个层面。其中,腾讯、百度甚至还只是一种工具化企业。

可以这么说,在中国市场,没有一个企业像阿里这样丰富多面,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它激荡的浪花,几乎波及了中国人所有的方面。阿里已成为全球互联网领域最大的商业化杠杆,当你一眼看不懂它的业务与结构时,它已经建立起强大的生态体系。

这种生态体系的影响力,甚至已超越中国,波及周边。你能看到,就在前日,韩国女总统朴槿惠借阿里IPO之际,为韩国中小企业鼓与呼,期望通过嫁接阿里平台,推动韩国经济民主化进程。这对女总统来说,已是非常关键的策略。一个多月前,马云曾与她相见,当时,他们沟通了诸多合作机会。

我的印象可能有限,但一个新兴国家最高领导人,如此直白地将国家战略与一个外国企业全球战略捆绑,实在罕见。这至少说明,诞生在中国土壤里的阿里,已成为撬动全球经济的关键产业力量。气场之大,远非2007年可比。

这种气场背后,除了平台效应,更隐含一种信任的力量。信任缺失,曾长期困扰中国商业进程。马云今日说,阿里最大的功劳,就是孕育出一种信任体系,让整个商业变得更为透明。

他甚至表示,阿里今日登陆纽交所,亦并非为了钱,“阿里不缺钱,而是希望通过上市成为一家更加透明的国际化企业”。

时光要是拉回到2007年阿里登陆港交所时,我可能会对类似表态有所怀疑。但是,面对如今的阿里,我认为,这是新一代中国民族企业家坦诚的心声。马云,这个矮个子男人,已经主动背负起民族企业国际化的重任。

在我看来,这是马云在强大的直觉能力之外,所具有的远见、格局及情怀。只是公众还难以适应这种直白的表达,难以适应某种坦诚。而马云此前的回应则是,“要学会适应别人的不适应”。

挂牌纽交所的前夜,阿里人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贴出一张图片,上面写着一句话:“你好,世界。”下面是一排可爱的多彩小人。我觉得,这正是一种国际化气度与情怀的展示。它陈述的对象,是整个世界。

用马云的话说,阿里的定位是服务于中小企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不只服务中国中小企业,而是面向全球。马云昨日甚至说,200多亿美元的融资投向,未来可能大部分落在海外,收购或者落地运营。

“当然不是为了收购而收购,我认为,真正的国际化不是开个厂,而是通过自己的改变,来让一个地区改变,这是文化的力量。”他说。

马云廓清了过去多年中国企业盲目国际化的思路。那种简单兜售商品、建设工场,在纽约时代广场象征性地投放几则广告的做法,大都缺少真正的生态观念。

正是由于马云身上这种超越短期商业利益诉求、追求未来愿景的情怀与远见,才让阿里成为全球互联网业中生态最健康、稳定的企业之一。当然,它离不开各个业务的数字化精密运作,强大高效的落地执行能力。

而我也认为,正因如此,这个2014年的9月19日,全球投资者尤其是华尔街的人们以一场狂欢行动迎接了阿里的到来。

我当然不是没有看到阿里的挑战,也在思考IPO后,它还有多大的成长空间。

说到挑战,我觉得,未来几年,阿里会反复、持续遭遇以下短中长期风险:

一、IPO带来的造福效应,可能引发人心思动;

二、国内市占率过高,未来可能面临比例下滑风险;

三、在经历了快速的收购之后,阿里的内部整合还存在很多不明处。或者说,上市前大做加法,上市之后,阿里国内市场不排除做减法。

四、从实物商品服务平台过渡到庞大的O2O平台,阿里的生态依然还不够完善。BAT的面孔越来越像,它们的触角也越来越丰富,原本开放的市场,会因为竞争接触面扩大而面临更多人为的壁垒;

五、政策面的风险更具挑战,阿里已经成为巨头企业,它的每一步关键行动,都可能触及生态或垄断力量的利益。过去两年,阿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已经证明了许多。

六、因为规模庞大,阿里会持续遭遇“泛政治化”力量的捧杀或威胁。当我看到有好事者说,马云去当总统吧,去当国家主席吧,我就觉得,这是一种不太乐观的未来政经风险的预演。

我不想说那些资本市场的风险。因为,有太多戴着有色眼镜的力量,会在二级市场或在其他方面人为制造声音与市场波动,获取短期利益。阿里对此恐怕也无能为力,我敢断言,IPO之后,这方面,阿里将面临更加严苛的对待。

但是,无论如何,我都觉得,15岁的阿里巴巴,还不过是一个“快乐的青年”,仍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它的机会在于:

一、不要只看上市公司层面的阿里巴巴,它还有非上市的部分,而且它更是一个庞大的O2O世界。未来,阿里平台会从有形商品为主的平台过渡到有形与无形交融的社会化平台。要知道,O2O是一个涉及整个社会层面的信息化工程,一种融合的新经济模式。它的市场容量远非有形的商品服务可以匹敌,而是万亿级的而是几何数量的膨胀。

这个愿景的背景,依然将是庞大的中国要素。

二、从IT到DT。阿里是天生的大数据平台,而这背后又与信用评价体系密切相关。信用的大数据运营,则是构建未来更复杂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核心基础。

三、云端背景下的物联网服务。素以趋势判断闻名的全球半导体代工教父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说,物联网是未来10年的big thing,而最容易获得成功、最容易赚钱的,可能不会是台积电、英特尔等半导体企业,而是阿里巴巴、谷歌、腾讯、亚马逊、苹果等公司。因为,物联网是一个高度系统化的世界,没有高度整合的生态思维,是不可能真正有所大成的。

在我眼中,阿里的云端模式,以及从IT到DT的布局,正是一种典型的系统整合思维,它的表征就是复杂而稳定、层次分明的生态系统。市场越是碎片化越是能产生一种系统整合的巨人。这是土壤与大树的关系。

四、依托中国、挑战全球的全球化视野、勇气。

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中国市场要素的优势。美国亚马逊们不可能真正战胜阿里的原因,就在于它没有中国的腹地,没有中国的人口基数,没有丰富多元的实体资源,复杂多变的需求。

当然,阿里也需要海外市场,这也是它淡化VIE结构、淡化海外质疑的重要策略。可以说,阿里的商业拓展的最大边界,就是一种国家层面的博弈。

当然,这背后阿里的生态系统、文化、合伙人制度,经营宗旨,更是马云不可动摇的词汇。

阿里已经实现了中国民营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的惊人一跳。这最初的一步,落在了全球最核心的资本市场,并以一场狂欢给美国市场尤其是科技板块灌注了中国力量。

而就在阿里巴巴的收盘价锁定在93.89美元时,iPhone6热卖的苹果,却以微跌继续给市场带来一丝不明。这一有趣的对比,可能证明了中美两大互联网企业在全球经济里的新动向。

阿里的价值已经远远波及中国之外。当全球的政治家口中不断出现阿里的名字,当美国国会议员不断议论阿里时,无论褒贬,都已充分证明,阿里的品牌影响力已渗透全球。从言论波及的范围来说,还从来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拥有如此巨大的口碑。

有人老拿facebook来媲美阿里,我觉得它们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阿里巨大的平台吸附力,不要说远胜工具化的facebook,就连眼下的谷歌,也无法动摇一个根在中国的阿里。

美国《连线》杂志认为,人们对阿里误解很多,事实上,阿里与谷歌、亚马逊、微软等美国科技巨头间的界限,正在逐渐土崩瓦解,唯一可供比较的点是,阿里正在成为一家和那些美国科技公司一样的巨头,甚至比它们更大,阿里庞大的版图无法用一两句话说清。

美国调研公司Forrester报告,阿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数字生态系统。在我眼中,虽然混沌类似阿里IPO前夜释放的“你好,世界”一样,充满了一种容易为人忽视的胸怀。Forrester认为,如果阿里能在世界其他地方复制中国的奇迹,潜力将是巨大的。

这已是美东时间20日的凌晨,纽约的夜空浪漫迷人,远处哈德逊河充满一丝亲近大陆的神秘。这是一个曾经活跃的巨人国家,它也许未必情愿看到中国的强大,但是,只要它继续尊重商业规则,以阿里为代表的中国民营企业,一定会将自己的力量渗透到这个国家的更深处。因为,大国的博弈,从来就不是单一模式,文化与商业,远比政治、军事手段的触角更为细微,具有更为强大的浸润力量。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