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各路资本抢滩P2P行业,其理由并不深奥。资本的逐利性使P2P风生水起。多年来,我国投资渠道狭窄,而民间闲置资金数量可观。哪里有利可图,资本就向哪里涌动,这是铁打的规律。

P2P平台升温

10月21日,大宗产品O2O电子商务公司金银岛投资成立P2P平台金联储,宣称注册资金1亿元,主要专注于产业链金融服务。当下,P2P平台似乎忘却了2013年“跑路潮”之痛,大有“逆袭”之势。

P2P借贷是peer to peer lending的缩写,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的,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眼下,说P2P行业冰火两重天,一点也不为过。根据在线金融搜索平台“融360”的统计,9月份国内P2P“问题”平台共计23家,环比上涨35%,“问题”平台占平台总数比例从8月份的11.3%上升到11.9%。易观国际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2P市场,国内P2P市场去年总成交金额为1000亿元,在目前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下,今年可望达到2500亿元。

尽管“跑路潮”、资金链断裂等负面消息惊心动魄,但P2P行业魅力不减,9月份新上线P2P平台为80家,比8月新增平台数上涨48%。截至9月底,全国P2P平台共计1336家,这背后的一大推手是大资本进驻。继阿里巴巴强势推出招财宝后,搜狐今年也推出其P2P平台搜易贷,目标为解决个人贷款难,并承诺具体收益率达8%~12%。京东金融已在各招聘网站发布招聘网贷岗位信息,囤积人才,京东有小贷业务基础,将供应链金融上线到P2P平台应是轻车熟路。互联网企业捷足先登,一大批传统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跻身P2P行业,包括平安出资打造的陆金所、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招商银行的小企业e家和民生银行的民生易贷等。

“野蛮生长”背后

存在就有合理性,各路资本抢滩P2P行业,其理由并不深奥。首先,资本的逐利性使P2P风生水起。多年来,我国投资渠道狭窄,而民间闲置资金数量可观。哪里有利可图,资本就向哪里涌动,这是铁打的规律。

其次,小微企业贷款难,P2P平台顺势而为。“嫌贫爱富”的银行对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兴趣不大,而且银行贷款审批手续繁琐,耗费时间太长。对银行而言,审核一家小微企业的成本往往跟审核一家大企业相差不多,银行还要承担较大风险。正因如此,银行更愿意把钱借贷给大型企业,而不愿意贷给小微企业,导致众多小微企业难以为继。这给P2P网贷业务提供了市场机会。

最后,P2P行业进入门槛低。由于P2P监管尚处于自由放任的阶段,P2P网贷业务没有资质审查的门槛。弄一套模板,注册一个域名,找一家第三方支付企业,招俩客服就能上线开张。网站模板不用请人设计,淘宝网上有现成的,输入“网贷源码”,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价位的模板都有,最便宜的8元钱就能“搞定”。

四条“红线”管控四大风险

P2P网贷的风险不言而喻。在国外,P2P平台作为信息中介,不介入债权债务关系,本身不“摸”钱。但在我国,以P2P名义存在的机构中,大多直接或间接介入债权债务关系,实际上已嬗变成融资平台,容易滋生非法集资行为。其风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打着P2P的幌子,行自我融资之实,P2P变身网络版民间非法集资平台。所谓自融,就是自己有实体企业的老板到线上开一个网贷平台,将网上融得的资金主要用于给自己的企业或关联企业“输血”。

二是创业者经验欠缺、风险意识较低。有的创业者主观上并非想利用P2P圈钱,但客观上随着网贷平台规模越来越大,会有大批资金募集进来,创业者始料不及,一旦找不到资金需求者“接盘”,就会导致资金闲置,就要承担高额利息风险,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比如,“拆标”式运作隐藏着很大风险。“拆标”就是将一个借贷标的拆分成不同期限、不同金额,将其重新打包推销给投资人,从而形成了“短借长贷”的期限结构错配风险。

三是P2P平台拥有中间账户资金的调配权,中间资金账户缺乏监管。中间资金账户是一个缓冲地带,是P2P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开设目的是为了交易核实与过账。但是眼下中间资金账户普遍游离于监管之外,资金的调配权仍然在P2P平台手里。如果对时间差和条款没有严格控制,携款潜逃、挪作他用等中间账户沉淀资金引发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四是道德风险。部分创建P2P网贷平台的人就是不法分子。比如,一些网贷平台利用信用卡免息还款的优势,打着P2P网贷的幌子,实际开展的是信用卡套现业务。

目前,银监会已设定P2P业务边界,主要包括四条“红线”:一是要明确平台的中介性质,二是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三是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运作,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可以断定,一旦监管的“靴子”落地,P2P行业将会有一次“洗牌”,多数P2P网贷平台将被逐出市场。而未来的P2P市场,属于那些实力雄厚、深耕市场的P2P平台。

可怕的支付宝闭环

一心要“改变银行”的马云,前不久又给银行“添堵”。在支付宝退出POS业务一年之后,支付宝开始推广线下支付业务。9月15日,支付宝钱包与上海第一大出租车公司强生出租达成战略合作,强生出租旗下1.2万多辆出租车将进行车载终端显示屏的改造,增加显示支付宝收款码的功能,全线支持支付宝钱包付款。对于司机及用户进行扫码支付,支付宝将给予补贴。

目前,已有711、全家、可的、联华、好德等多家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便利店及中小型商超成为支付宝通过扫码付拓展线下支付业务的第一块试验田。有了支付宝线下支付,用户去商场或超市购物,无须刷卡,也不用签字,整个消费过程没有现金结算,只要把手机交给收银员,用扫码枪对准支付宝付款码轻轻扫一下,支付就轻松完成。

一般情况下,扫码扣款优先选择在支付宝体系内扣款,包括余额宝、支付宝余额,如果支付宝体系内无钱可扣,再从支付宝绑定的网银账户扣款。虽说支付宝线下支付业务是在“线下”完成,但实际上所有的支付环节都在“线上”运作,而且不与银联发生联系。倘若用户选择余额宝或支付宝余额扣款,根本不需要走银行的通道,可以说,整个支付行为建立在支付宝体系内,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闭环结构。

一旦支付宝线下支付业务建立起闭环系统,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隔离带”,当其体量达到足够大的规模时,线下消费的大数据将被阿里巴巴独家掌控,银行、银联都只能在隔离带之外“干瞪眼”,这是非常可怕的。于是,工农中建四大行纷纷调低支付宝快捷支付最高限额,将单笔5万元降为1万元或5000元,这标志着四大行开始对支付宝快捷支付的全面限制,支付宝、理财通等产品将受到影响。

线下支付前路遥

其实,银行方面对支付宝线下支付业务过于敏感,眼下支付宝线下支付尚未形成大的气候。

首先是监管政策严厉。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来势凶猛,其“创新”也试图超越边界的约束。特别是目前支付市场正处于大变革之际,各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但各种风险和问题日益凸显,大有扰乱金融安全秩序、违背互联网共享精神、冲击公平的商业底线之虞。于是国家将包括支付宝在内的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对象。今年3月,央行直接叫停支付宝线下二维码支付业务,这是金融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第一次发声、第一次吹“暂停哨”,说明互联网金融创新不能跨越安全边界。直到现在,监管机构也没有正式松口说二维码支付要重启,这给支付宝线下支付业务蒙上一层阴影。

其次,用户的消费习惯还在培养中。以前,支付宝一直是由消费者自己在线上运作,每一道程序都由消费者掌控。现在变成线下支付后,不走银行的通道,消费者心里没底,一时还难以接受。支付宝线下支付目前还处于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阶段,阿里的策略是先从一些小的试点做起,积累经验,逐步做大。

最后,技术问题可能影响线下支付发展。支付宝希望联合更多的购物中心加盟,但难度较大,目前相当多的大型购物商场甚至还没有WiFi覆盖,另外,同时与多个品牌沟通也在考验支付宝及其代理商的智慧。整个消费市场在线下支付领域还没有到达爆发点,传统支付仍占“大头”,相当多的商铺对支付宝线下支付并不感兴趣。

从技术层面来说,解决支付宝线下支付的技术细节,阿里方面不成问题,阿里有的是人才、有的是智慧。关键是要有政策护航。阿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不能总是靠打擦边球混日子,应全力争取官方政策认同,然后放开手脚大干。阿里还应与银行多沟通,银行也不应自乱阵脚,而要学习阿里等互联网企业的创新精神,在变革中谋求出路,最好主动与互联网企业结盟,寻求共赢之道。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