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P2P估值动辄二三十亿元

事实上,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业和相关产品有席卷投资市场之势,企业估值也是后浪推前浪。

东方财经网得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7月24日,国内仅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就有38起;融资金额少则百万元,多则上亿美元。其中最大的一笔投资是今年1月9日由挚信资本领投人人贷公司的一,高达1.3亿美元。这是人人贷公司的A轮融资,一般来说,早期投资所占创业公司股权多在5%~20%、,也就是说,人人贷公司估值在6.5~26亿美元的区间内。

前不久,联想拟10亿人民币投资某P2P网贷平台的消息不胫而走,若这一消息属实,也即意味着人人贷公司的“世界最大一笔P2P风投”记录在短短八九个月后又将被刷新。

银湖网副总裁李俊超直言,目前互联网金融的泡沫非常严重,一些P2P公司估值动辄二三十亿元;有利网估值几十亿人民币(有利网B轮融资达到5000万美元,即估值约在2.5~5亿美元之间,以5亿美元计算,或达到30多亿人民币);还有一些投资人找到公司,恳求公司“让我们投吧,大把的钱都投不出去”。合力贷创始人刘丰也对《东方财经》表达了相同的观点,“目前行业鱼龙混杂”,令人触目惊心。

风投也是泡沫推手

有互联网金融行业投资分析人士指出,现在找一些初创的互联网企业谈入资,创业者对自己的估值非常高。三五个人的一家小企业,可能第一轮融资就要求几千万,问他为什么估值这么高,其理由是,与我模式接近的谁谁谁比我融得更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泡沫心态,他的报价不是基于自己本身的价值。

而对于互联网金融泡沫的话题,魏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泡沫”这个说法是事后诸葛亮,只要有资本进行出价,就不存在泡沫,相反,资产贬值,泡沫自然就会起来。“积木盒子吃了起步较晚的亏,发展与完善还需要时间。”

据股权投资机构从业人士介绍,PE/VC对企业估值的常用方法是市盈率估值法。市盈率即(PE),E是“earning”,即盈利,但此处的盈利并没有统一的硬性标准,存在多种理解。比如前一年的盈利,或者之前几年的平均盈利,也或者是当年的预期盈利。不过,目前网贷企业基本都未有盈利。且早在上线之初,积木盒子创始人董骏就宣称,“积木盒子并不看重短期盈利。”而在风险与成本高企的P2P行业,其他不少P2P平台在标榜自身风控的时候,也曾喊出类似的话语。

可以肯定的是,很多P2P平台都处于烧钱筑基阶段,尚未达到收支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市盈率估值方法显然无从谈起。

另一种常用的估值方法是市净率估值法。具体而言,市净率(PB)与净资产收益率ROE相结合(PB/ROE=PE),可以较好地为公司估值。但PE/VC界人士坦言,这种方法也有很多难点:比如,很难判断资产净值的失真;也很难计算某具体ROE的资产价值多少。因此,上述人士表示,估值最终还得回到对行业与企业的理解。

东方财经网获知,有一些典型的“轻资产”公司如互联网企业,账面资产只是一些办公桌与服务器,有的公司账上一大堆现金,ROE却很低。这就需要对行业与企业深入分析,认清公司的盈利能力来自于哪些资产,这些资产是否在现有价格中有充分体现。

不愿具名的观察人士指出,事实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估值更可能是平台方与投资方讨价还价的产物。创业者拉几个有传统金融或互联网经验的人组建团队,搭建一个平台,给自己贴上时下火热的“互联网金融”、“P2P”、“众筹”等标签,再经营几个月,就可以“坐地起价”了。而对这个横跨金融和互联网,新

兴而又火热的行业,魏伟直言“很多VC也未完全看懂”。更多只是追逐热点,砸钱下去抢了再说,并美其名曰“战略布局”。

或许有人会说,这类企业未来盈利空间广阔,但有P2P从业人士认为,这些已经获得风投或正在“待价而沽”的企业,他们的商业模式大同小异,也并未如科技创业公司般具备专利技术或门槛优势,而且他们未来的市场规模和盈利很大程度受制于平台坏账情况,业绩的不稳定性,给高估值能否维系打上了大大的问号。而金融的风险是后置的,未来一旦平台风险事件集中爆发,那么高估值带来的泡沫也就出现了。

另一方面,好项目太少,导致大笔资金无处可投,也在对热点行业的泡沫推波助澜。简单而言,就是供求关系在影响价格。某PE/VC机构表示,金融业被认为是一块万亿的大饼,而跨界互联网的互联网金融给人带来的想象空间更是无法描摹。资金相对于项目过剩,风险投资人也会屈从于羊群效应和从众心理,于是PE/VC们对如互联网金融等热门行业的企业哄而抢之。“今年很多基金都融到钱了,他们拼命做案子”,“热门公司几乎天天有风投做尽调”。这种供需的不平衡,给了创业者“坐地起价”的机会,直接推高了企业预期和估值。

警惕泡沫破灭

在今年8月举行的上海书展上,《东方财经》记者专访了著名经济趋势研究专家时寒冰。他表示看好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但互联网金融怎最终必须依托于实体经济,如果实体经济不景气,互联网金融也将成为无本之木。他对于众多宣称能够提供高收益P2P平台提出了质疑:“我们身边有那么高盈利的企业还有多少?实体经济都已经自身难保,他们(P2P投资者)的收益从何而来?”

与此相佐证的是,记者家乡城市的朋友普遍反映,各行业的生意都难做,什么店都开不下去,房地产也停建了,建好的也卖不出去。红岭创投所遭遇的纸业坏账风暴,同样令人深切感到实体经济的寒意逼近。但与实体经济萧条景况相反,互联网金融却正在上演一波又一波的资本狂欢。

投中研究院分析师李鑫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风投们作出投资一家公司的决定越来越快速而轻率,这让他们不得不冒着巨大的“估值风险”。特别是当他们在竞争同一个项目时,你能掌握的数据,别的风投也能掌握到。

在热钱快速分抢好的投资项目之时,风险投资者们必须在令人难以置信的压力下做出快速的决定。而风投行业这种投资动机恰好解释了我们正在见证的创业公司的疯狂估值:早期投资者快速决策以免对手先下手,而晚期投资者为了能够挤进分一杯羹,不得不把创业公司的估值炒上天。

然而,这些平台是否真的能经受住时间和市场的考验,诞生出成功的企业和成熟的盈利模式?当实体经济下滑,大批借款人无法如期还款之时,当风投和资本狂欢的浪潮退去之后,这些估值盛宴能否华丽到底,需要引起投资人的警惕。

事实上,在融资额屡创新高、公司估值行情节节攀升之际,已经有不少创投圈人发出泡沫警告。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最近发布的内部信中说:泡沫随时可能破裂。老虎基金创始人JulianRobertson也称:他不知道泡沫何时会破裂,但一定会是以“非常糟糕的”方式破裂。

尽管并不是特别针对互联网金融,但从大环境来看,投资人已经开始恐惧了。

看懂行业是关键

“其实很多风投根本看不懂这个行业,积木盒子的问题非常大,网上披露融资项目信息的时候都是避重就轻,项目的风险几乎根本不让投资者看到,因此风险是非常大,而且内部人员也有不少问题。”某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就此问题,东方财经网记者致电了几位已经投资过P2P平台的风投人士,对方纷纷表示“知道泡沫很严重”。就如何对P2P估值的问题,北极光创投投资经理舒鑫告诉记者:“最简单的就是参照同行业其他企业。”但众所周知,企业对外宣布的融资额往往都有很大水分,如果参照本身就水分很大的估值,那么后续企业的估值泡沫无疑会更严重。

据了解,对于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重要环节。无论用何种方式估值,风险投资最终都需要回归行业与企业的本质;估值方法只是“术”,投资之“道”在于对人、社会、行业和企业的理解,和对安全边际的把握。而现在网贷行业估值的泡沫问题对风投而言是一大挑战。

不过,借用张颖话来说:资本市场变化无常,泡沫本身并不可怕,面对危机永远是危险与机会共存,只项目方本身有靠谱的团队、创新的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等,能打造品牌、形成壁垒,给到估值合理的资金,寒冬的到来长远来说是件大好事,它会帮助项目方茁壮成长,加速没有准备好的竞争对手的灭亡,和在新一波牛市来临时成就行业内的一方“霸主”。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