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P2P网贷陷入“刚性兑付”悖论

一直以来,“刚性兑付”一词主要被用于信托等理财投资市场,来描述信托产品出现违约风险的情况下,信托公司拿自己的钱来买单兜底。此前,各界一直呼吁打破“刚性兑付”,推动金融机构市场化,投资者风险自担,“高收益”匹配“高风险”。然而,由于我国仍然存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管制,打破“刚性兑付”一直处于争议之中。

为什么P2P网贷这样一个市场化的行业,也存在“刚性兑付”问题?

市场化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良药,也需要外部的信用环境和恰当的监管予以规范。美国有FICO等健全的个人信用评价和企业评级体系,个人信用违约的成本很高。在我国,无论是个人信用,还是企业信用,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衡量指标与体系,这就制约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刚性兑付”依然是P2P网贷行业的潜规则。红岭创投用自己的钱为这1亿的“漏洞”进行了垫付,与贷帮网同时遭遇违约的P2P平台人人聚财,也选了先行垫付,而贷帮网则放弃“兜底”,选择打破“刚性兑付”,让投资者自己承担违约风险。

P2B模式:违约的重灾区

深入挖掘P2P网贷行业发生的微妙变化,不难发现,最近出现大面积违约的都是从事P2B模式的网贷平台。所谓的P2B(Peer-to-Business)是一种对P2P的变形,是指投资者通过网络平台投资某个项目,而不是把钱借给个人资金需求者。

首先来简单了解一下P2P是如何从对个人的贷款,变成对项目或企业的贷款。美国的P2P网贷,包括LengdingClub、Prosper等知名的平台在内,主要的业务是“个人对个人”的贷款,借款人通过用低成本的网络借款,去偿还高成本的银行信用卡贷款。这是由美国的金融信用环境所决定的。

而我国的金融、信用市场的完全不同。一方面,个人对个人的信用借贷,由于没有信用体系的支撑,违约风险极大,尽管通过大数据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目前仍没有成熟的模型可以解决陌生人借贷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消费能力有限,普遍处于创业期,大量的借款需求来自企业经营或项目的贷款需求,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借贷市场会以P2B个人对企业、项目为主。银行不能覆盖到的小微企业贷款的“长尾”领域,成为P2P(P2B)网络贷款的主要客户群体。

P2P市场需要自由,也需要监管

基于以上风险分析,这些通过P2B项目融资的平台,如果爆发项目违约,平台有几条路可以选择?刚性兑付、让投资者自己“兜底”或是“跑路”。

目前,大多数平台为了保住自己的信誉,都选择了“刚性兑付”平台垫付,也有的平台直接选择了“跑路”。对于贷帮网CEO尹飞让投资者自己“兜底”的做法,当下还有些争议,尹飞是否能够成为打破“刚性兑付”的第一人,贷帮网未来是否还能赢得投资者的信任,还需要看市场后续的反应。

除了研究P2P行业“大事件”之外,我们也应思考如何去平衡监管与市场的关系,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如何避免再次出现“要么刚性兑付,要么跑路”的悖论。

尽管监管层一直秉承“负面清单”,以“底线”原则来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但随着互联网金融观察期过后,市场急需监管细则来规范那些不合法的行为。比如:以自担保来诱导投资者、企业“自融”的法律边界、资金池问题,以及对于P2P平台资质、准入门槛和信息披露的要求。

此外,对于债权转让的法律解释与合理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合法性,这些都应成为未来法律完善的依据。正如《资本的秘密》作者赫尔南多·德·所托所言,应让那些合理但“不合法”的行为,归入正规的法律体系之下,而对于那些不利于行业发展的行为进行规范。这是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P2P网络贷款是依靠互联网开展金融的一种形式,其脱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基础,在经济下行时,要尤其关注投资风险,如果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倒闭了,金融收益也将不复存在。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