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日,平安子公司被曝4亿坏账而使陆金所“躺枪”的消息,使P2P及其监管问题再度成为舆论热点。人们在问,陆金所是行内样板,业内老大。如果陆金所都无法掌握风险,那还有几家网贷风控能力比陆金所好?

陆金所相关人士称,陆金所成立至今,投资者的损失率为零。换言之,即使陆金所有4亿坏账,因后台是平安银行,4亿也可消化。问题是,如果有一天发生的坏账额是40亿或400亿呢?近在眼前的例子是:世界顶级金融大鳄雷曼兄弟不就是一夜之间就被稻草压塌了吗?

笔者认为,风控能力、股东背景、经济实力对P2P平台来说固然重要,但这不是全部,甚至不是网贷平台的关键。P2P安全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其商业运作模式及更深层次的商业逻辑。

什么是P2P的商业逻辑?

简言之,P2P的商业逻辑就是只做信息中介的生意而不做信用中介的生意。

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基本职能。实现这个职能的基本交易结构由三方组成:资金出借者(存款方)主体,资金使用者(借款方)主体及位居中间的资金信用主体(银行)。在这种交易结构中,信用主体分别同资金出借方和资金借款方形成对价关系,资金信用主体是决定一切的。资金出借者(存款人)借出资金的意愿和行为是因为信用主体(银行)的信用,而非资金使用者(借款方)的优劣条件。银行在经营信用,银行信用越大越强,银行获得存款越多,能够贷出的资金越多。可以获得的利润(利差)越大。

银行的自有资金是有限的,但其创造的信用可以是无限的。因此,银行信用中介的商业逻辑就是如何扩大现有信用,创造更大的未来信用即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杠杆率:用100万作1000万、1亿、10亿、100亿的生意。

信用中介经营者的最大敌人是信用无度、杠杆率失控。滥用信用和无限的杠杆率是银行或信用中介经营者的死敌,多少声名显赫的金融机构倒此脚下。

商业银行完成和实现信用中介功能的途径是建立资金池及其资产负债业务;控制和调整杠杆率的法则是资产负债的比例配置;而银行整体信用等级则是由存款准备金、核心资本充足率、商业保险额度等指标决定的(参j见P2P平台之三大陷阱一文)。值得提醒的是,任何国家的银行信用都或多或少由国家背书(除非洲像东南亚某些发展中国家外)。因为银行的倒闭或跑路将带来社会经济的巨大动荡和损失。这是政府不能容忍的。也因此,信用中介的经营牌照由国家核发、具有苛刻条件。

相对信用中介的功能,信息中介功能更容易理解。它是指经营者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原理,为信息寻求者搭建的交流、沟通和交易的平台。信息中介不受行业限制,信息的交易主体中,信息中介主体同信息提供者(如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是直接对价而非由信息中介者决定。信息交易撮合即资金供给方借出资金的意愿和行为,是依赖或取决于资金需求方的优劣条件极其相互之间的博弈。

信息中介经营的商业逻辑,是如何实现更快的信息传递时间和创造更大的信息交换空间。信息的质量在起作用,信息的大数据原则在发挥作用,有足够多的信息、足够大的信息量才能促成和实现交易。信息中介经营者提供各种信息包括借款人资信信息,但不提供信用。

P2P(peer to peer)的原本含义就是对等互换,即点对点端到端的服务。无论是美国的Prosper、Lending Club;英国的ZOPA,还是印度的尤斯利斯,传统的原创的P2P(peer to peer)都是信息中介平台,即使有的平台已经拥有了金融牌照但他们仍定位于互联网金融中介者的角色。

我国则不同,P2P的建设者们大都从一开始就试图突破P2P的本义,游走在信用中介和信息中介的灰色地带。目前,几乎所有的网贷平台都向投资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时,由网贷平台向投资者支付本息。这就是说,平台公司是贷款人的兜底者、担保者。正是由于网贷平台的承诺,投资人的投资意愿和行为不是审查项目的优劣和借款人的信用,而是依赖网贷平台本身的信用和背景。平台公司的背景好,承诺多,其吸储的能力就强,反之则弱。网贷平台经营信用的第二个突出表现是设立资金池,运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利率错配的方法扩大杠杆率。很多网贷平台的产品标的是长、中、短期搭配并设计出债务转让的机制完成期限错配和利率错配的目标,构成长贷短借的循环。很显然,这样的网贷平台已不再是做信息中介而是在做信用中介。

网贷平台无约束地经营信用业务的直接结果是颠覆了P2P的初衷,造成市场及监管的混乱,使网贷平台成为金融监管政策的寻租地。

网贷平台背离信息中介功能而追求信用中介功能是难以持续平稳发展的,因为野蛮生长的网贷平台并不具备经营信用的银行的能力、条件和经验。

陆金所“躺枪”事件给了我们重要启示:平台大小并不是监管的目标,探究平台运作模式及其商业逻辑,区分平台是在经营信息还是在经营信用,这才是监管的根本方向。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