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日网上有消息爆料,说河北融投被托管,积木盒子有接近5个多亿的项目躺枪。积木盒子第一时间声明所有项目都正常运作,我也相信担保公司的托管只是在增信上有所减弱,并不影响借款企业的到期还款。但类似的通道业务模式是否适合P2P平台的可持续,需要平台自身好好考量。

通常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来到我们国家,总会被烙上“中国特色”,P2P业务就是这么一个典型。在国外,P2P业务本身就是一项单纯的居间业务,居间平台在运营上更多心思是花在如何更好的撮合投融两端需求上。但到了国内,P2P业务就衍生出了更多中国式特点。

比如说纯线上模式在国内玩不通,目前除了个例,绝大部分P2P平台融资端都玩的O2O模式。通过拼命的开门店以此来消化其对借款标的的需求,就连号称源自LendingClub的点融网也不例外。但我们知道,P2P业务应该是弱成本的,过于庞大的线下队伍会带来相当大的人力成本,这会给平台盈利带来更大压力,同时管理成本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有的平台就干脆不玩线下模式,直接寻求第三方通道合作。通过引入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通道,一来不但可以通过让其增信来过滤第一道风险,二来可以迅速做大业务量。

通道业务做大规模是可行的。单干不如蛮干,蛮干不如一起干!但是否能缓释风险,我认为里面文章太多。这里说的风险并不是针对P2P平台,我一直相信P2P业务终究要回归居间业务的本质,投资者风险自担,平台是不需要承担风险的。但正因为如此,平台需要扮演好居间人角色,即面向投资人做好充分的风险揭示。

通道业务模式之所以叫通道,是因为P2P平台引入的标的已经是“二手”标的,甚至有的借款标的过了多手的包装。这个时候让我们普通的投资者去识别标的的风险无疑是非常困难的。虽然揭示给投资者的依旧是那些基本信息,但过了几手才是隐形的最大风险。

这里就拿积木盒子的河北融投项目来说,截止23日,平台河北融投项目总金额5.25亿元,平台显示总共177笔借款正在还款中。表面看177笔借款有一定的风险分散,但细看会发现很多标的是同一借款主体。比如有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借款,总共显示7笔借款,分别是4笔200万和3笔300万。也就是说这个河北融投推荐的项目借款金额在1700万被拆标了!

不知道是河北融投在推荐标的的时候故意化整为零,还是平台自身的拆标行为。如果是前者说明平台审核没有到位,如果是后者,之前在另一篇文里就明示了拆标给投资者带来的信息对称问题。

相比之下,通道业务模式还有更大的隐忧。对于P2P平台来说,通道业务是比较容易上手和拓展的。因为目前的市场环境,虽然民间活跃资金体量大,但相对来说融资需求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匹配,这造成了局部的、相对的资金供不应求。不然哪里有P2P的市场空间呢?所以会有很多非银行的通道存在。在没有P2P匹配借贷资金前,类似小贷、担保等通道的业务是满负荷运作的,据我了解江浙有的小贷公司干脆私下干起揽储放贷的居间业务。P2P的出现一下子解放了这些通道的业务束缚,因而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热衷于创立自己的P2P平台。这个时候隐忧就来了,杠杆监管不到了!就像今年P2P行业鼓吹的热词“泡沫”一样,这块“影子”信贷规模会不断膨胀,但泡沫终究是泡沫!

同时对于监管来说,“影子”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就跟之前监管不断约束影子银行业务一样。从这方面看,这次普惠金融闭门会议关于P2P平台的杠杆经营传闻也不无道理,也许监管考虑约束的不仅仅是平台自身,而是其背后的业务泡沫呢?

通道业务还有个隐藏的风险是将一些民间的融资需求“阳光化”。比如同样一笔1000万的借款,民间融资可能需要至少20%的利率成本,因为民间借贷没有高息是很难凑齐一笔大额资金的。但是放到P2P平台上,因为其互联网的效应,同样募集一笔1000万的资金要容易的多,因而融资方只需出比如10%的利率和5%的通道费。我们做过银行小微信贷的都知道,民间小额融资是图个便利,但大额融资需求就有问题。一来资金成本呈规模上升,二来也基本是银行甚至小贷公司的问题客户。所以P2P通道业务另一个隐忧就是会带来很多劣质借款标的绕道通过P2P平台融资。

说了那么多本文并不是反对平台的通道业务模式,比如对于一些专做小额、短期借贷的渠道公司,是非常适合P2P平台作为标的引入的,这也本身吻合P2P普惠金融,小额分散的经营理念。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