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本月,央行紧急暂停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从严监管第三方支付……这让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不寒而栗。

对于央行的举动,被一则段子演绎得惟妙惟肖,并在微信群、朋友圈流传甚广——工妃、建妃、中妃、农妃以及招嫔、交嫔等后宫佳丽哭诉:“皇上,那两个妖精(阿里和腾讯)只是稍有姿色,但还只是宫女啊,臣妾们才是您的心头肉啊。现在那两个小妖精竟然动到银联娘娘的头上了,简直是大逆不道啊!”央帝:“众嫔妃先平身。有我在,谁敢动你们丝毫。来人啊,传旨!”

这虽是一则玩笑和段子,但舆论普遍认为这就是真相,中国央行的监管举措似乎有偏袒商业银行和银联利益的嫌疑,是在抑制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是在公然违背201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精神。

其实没那么夸张,阴谋论的成分多了一些,央行的职能是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对金融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和提供支付清算服务,要考虑方方面面,它没有一个功能是要去维护商业银行的利益,也没有理由替人出头或偏袒谁,当然央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最后贷款人,希望商业银行健康稳定在情理之中,但不至于穿一条裤子。大家可能存在误解,这就需要央行充分披露和解释其行为逻辑,表明自己没有私心,否则很容易造成对立情绪,尤其对取消虚拟信用卡、限制支付宝转账等都得详细解释,如果大家明白了央行的担忧和允许开展新业务的条件之后,我想大家还是可以理解的,不至于让舆论整体跑偏和一边倒。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发展得好就能跨越垄断、破解政策歧视,可以让普罗大众享受到普惠金融,但如果野蛮生长,不顾及市场秩序、不保障参与者权益,则很危险,搞不好就会成为一场信用灾难。

以虚拟信用卡为例,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地方将虚拟货币纳入传统的金融体系,包括热炒的比特币,被很多国家央行禁止,仅仅只是在个别区域和个别单位接收支付,但还没有进入传统的金融体系,如果把网络上虚拟的货币或商品放大信用,再通过传统的银行用真金白银来偿还,或者将网络虚拟信用计入银行信用,再转入征信体系,可能整个性质都会发生改变。网络上欠下的虚拟账单就得用真金白银来支付,如果不还,是不是就纳入到我们整个金融信用监管框架和征信体系里面去了?毕竟是银行发的卡,如此一来网络赌博、网络虚假交易、跨境洗钱就很难控制住,而且会让信用卡违约的风险加剧。虚拟货币在小范围内没有问题,但如果纳入传统的金融系统就相当有风险,它会转移走真实的流动性,而且会创造新的信用黑洞。

以腾讯虚拟社区的Q币为例,Q币本来就是一种虚拟货币,就是一种符号,如果在社区虚拟授信,别人借了或透支了Q币不还,对谁都没有真实的损失,仅是影响了借币人的信用,但如果虚拟信用卡与银行连在一起,理论上就可以先借Q币在虚拟社区玩游戏、消费或使用,然后得去银行偿还,得用真金白银来偿还虚拟信用卡,这就有了货币创造的功能,流动性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虚拟货币就会渗入整个传统的金融体系,而且还有乘数效应,这种虚实结合的流动性格局,目前中国央行还没有办法控制。如果这种与银行挂钩的虚拟信用卡盛行,不但会增加流动性需求和平衡的变数,还会影响货币政策。

当然,现在所谓的虚拟信用卡还没有走到这一步,仅用于虚拟社区的购物支付等,但这个闸口一开就意味着虚拟社区的交易、支付都是通过虚拟货币的信用放大来完成,然后用真金白银来清偿,虚拟货币和虚拟信用自然就进入了传统的银行信用体系,这对整个金融系统、实体经济、货币政策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目前央行叫停虚拟信用卡并非无缘无故。

再来看看央行为何要限制第三方支付在网络和移动终端的转账、消费的额度。

在我看来,央行的目的可能是希望支付宝等应局限于网络购物的支付和结算领域,弥补银行的不足,但没有想着让其代替银行的功能去吸储。

最初人们把网上购物时的余钱放在支付宝,目的还是用于下次网上购物支付或者结算,但现在这个功能在放大,支付宝不单在做余额支付的业务,还通过支付宝吸收资金转向余额宝,这时支付宝就有了储蓄功能和高息揽储的性质,但没有资本金和风险准备,仅是将钱转进余额宝,再通过协议存款将钱放在了银行,似乎是一个货币基金的操作流程,但实际上余额宝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货币式基金,如果是一个纯粹的货币式基金,钱可以直接从银行走进余额宝,也可以自由地从余额宝转进银行,而不用再绕进支付宝的资金池。多这样一个中间环节在目前看似乎没有问题,但隐含着两种可能:一是从余额宝回到支付宝的资金要想回到银行账户就不会那么容易了,二是支付宝和余额宝里的钱理论上可以被用作他途,毕竟除了银行存款,还有备付金,一旦阿里或支付宝遇到麻烦,对这个钱具有自由的调度权。这可能是央行最担心的,目前虽然92%的资金都放在银行,一旦协议存款利率下降,这个钱会不会转移?会不会变成支付宝的备付金?阿里和支付宝在关键时刻会不会打这一块主意?

理论上完全有被转移、被算计的可能性。如果支付宝没有做余额宝和“揽储”,支付宝沉淀的资金只要满足央行的监管要求,央行可能不会有太多的限制,原因是用剩余的钱小额地购物支付,这是没问题的。但是突然间通过支付宝做余额宝,就具备了吸储功能,支付宝的性质就发生了改变。如果是揽储,就成了银行的功能,如果没有银行牌照和资本金,放在支付宝里的存款人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这可能是央行限制第三方支付转账额度和消费额度(额度大小是否合理有待商榷)的原因,出发点是希望恢复支付宝网上购物支付的功能,如果余额宝要做纯粹的货币式基金,完全没有影响,只需与各家银行签订转账协议即可,只要余额宝的资金能自由出入银行账户,那个额度限制就没有意义,显然限制措施并不是为了限制余额宝。不过,央行也得要求银行配合货币基金的账户资金自由往来,别借此收过路费和强行收取货币基金销售费,如果银行借转账来谋利,那央行的这个限制未免就有些别有用心。

对央行叫停二维码支付我认为有点过分了,因为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而且很多转账支付都已经绕开了收过路费的银联,是打破金融垄断、打击“车匪路霸”不合理收费的重要举措,如果没有特别重大的安全漏洞,如果第三方能够及时提交安全背书,就不应该暂停这块业务,毕竟移动终端支付是大势所趋,粗暴叫停肯定会让人联想是在保护“银联娘娘”的利益。作为国家中央银行,没有理由去袒护个别单位的利益,否则公信力全无。

当然,对互联网金融合理的监管和限制是必要的,野蛮生长,泥沙俱下难免“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要想长远健康发展,监管和规则必须要跟得上,否则就会像P2P(人人贷)行业一样被少数人抹黑和搅乱。道理其实很浅显,“修枝剪叶”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