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高调提出推动民营银行发展,“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这一发展基调,为未来民营银行的发展,注入强心剂。在银行业这个垄断氛围浓厚的经济领域,这一凸显改革决心的话语可谓给够了“底气”,民营银行的春天仿佛已经扑面而来。

去年“两会”期间,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首次宣布民营银行试点破冰的消息。当时,引起极大震动,各地闻风而动,各种土豪跃跃欲试。但到去年年底,仅有5家民营银行获准成立。今年以来,前海微众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先后开业。显然,与人们的预期相比,民营银行走出的第一步略显谨慎而犹疑。不过,如果考虑到存款保险制度等相关的配套制度和监管体系尚未推出或成熟,那么国家对民营银行的谨慎态度也应是一种极为理性的表现。今年“两会”再次提出此话题,我们虽不能得知最终结果,但毫无疑问,在人们面前,呼吁近20年的银行业民营化道路更加清晰了。

民营银行:时势下的产物

中国经济改革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或者说,总是能够做到与现实需要亦步亦趋。这是改革成功的基础,更是改革获得更多支持的根源。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当前,激活民间资本和民间经济的活力,成为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经过30多年的民营化改革,民营经济的存量早已超过国有经济,但由于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民营化的滞后,民营经济在资金和资本领域的弱势地位长期得不到解决。而通过行政命令手段,迫使国有银行及国有资本深入参与的民营银行,很难俯下身子服务于民营经济。

银行的傲慢与偏见一直被各界诟病,而其根源并不在于其具有的行政垄断性质,也不在于其行业过于集中,规模过大,以至于对大量急需资金支持的中小微企业视而不见。问题的关键在于银行业缺少“鲶鱼”,入行的门槛过高,行业缺乏细分市场的动机和能力。即使如民生银行这样为数不多的民营银行,尽管其身份是草根的,但其行为却是“类国有化”的,其走的路线依然是“高、大、上”,而非“与群众打成一片”。当然,大量民营化的地方商业银行、信用社和村镇银行近年来迅猛发展,但由于脱胎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躺在国家信用这个隐形的担保温床中,他们的所作所为实际上也并没有完全显示出草根阶层的活力。

如果依然不放低银行业的入行门槛,银行业不但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而且还可能成为制约经济走出低迷的羁绊。因此,此时大力推行民营银行,正是激发民营经济,进一步解放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对当前经济时势的有力呼应。

滞后的监管体系是制约民营银行的枷锁

长期以来,推进民营银行的步伐始终停留在纸面上,去年以来的实质性动作依然让大家狐疑而失望。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因为监管部门缺乏自信,以及监管体系的滞后与薄弱。我们的银行监管体系实际上处于极为封闭的状态,缺乏改进活力及动力,长期习惯于对国有银行的监管,银监部门也养成了“乐不思蜀”的“生活习惯”,缺乏适应市场发展的进取思维。

尽管监管部门由于职能所限,应该也必须与市场发展保持一定的滞后距离。但这并不是说市场在发展,而监管体系可以稳坐钓鱼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产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排他心理。显然,这种消极的态度使银行业的民营化道路显得模糊不清。当我们把眼光定格在银行业时,其实真正应该改革的却并非行业本身,而是银行业背后的那只看得见的手。

不过,如果站到监管行业角度考虑问题,民营银行显然是很让人放心的,特别是在存款保险制度尚未落实在纸面,相应的机构依然在筹建之中时,民营银行的投机性确实对整个银行系统造成极大的隐患。参照国外的经验,民营银行的监管并非没有先进经验,也并非让人可以掉以轻心,任何制度都有风险,关键在于对风险系数的评估,以及对风险可控性的把握。如果风险被关进制度的笼子之中,即使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也无所畏惧了;若风险尚在制度的笼子之外,“墨菲定律”第三条指出“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因此,笼子之外的风险都是可怖的风险。

现在,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把银行民营化中的风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当确定民营化的方向,且配套制度出台后,更重要的是如何改进监管体系。第一步要做的,可能是防止监管部门以任何借口扩大银行民营化的风险,以及银监和人行部门对民营银行发展的冷淡和漠视。村镇银行发展中积累的教训应认真吸取,防止民营银行落入村镇银行的尴尬境地。

民营银行有更多的选择和机遇

很多人认为,民营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应基于中小微企业这块沃土。换句话说,民营银行必须和大型银行在不同的领域发展,否则,因为缺乏竞争实力,必然难以为继。从表面上看,这样定义民营银行并无问题。在一个比较低的起点上,民营银行不躲开大型银行特别是大型国有银行,简直是自寻死路。这样理解今天的民营银行应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这样理解“明天”的民营银行则存在问题了。

现在推行银行民营化的时代背景与之前有很大区别,随着互联网金融以及资本市场多元化发展,民营银行的发展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而无须沿着之前银行发展轨迹重新走一遍。如果民营银行借助互联网等媒介,且深入到资本市场之中,民营银行的发展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加速发展的轨迹。

从现在看,村镇银行显然不是银行民营化过程中可以作为学习的好榜样,而农村信用社模式更难以为民营银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营养。那么,民营化的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上要经得起推敲,而在设立的“生前遗嘱”(确保银行破产后,储户及相关利益人的权益得到保障)上也要必须把破产的损害置于可控范围之内,但更重要的是要打破银行业与资本及“类金融业”之间高耸的壁垒,降低资金、资本的流动成本,深化资金、资本市场的融合,才能为民营银行打造出一个使其能够长袖善舞的舞台。

因此,尽管民营银行即将如雨后春笋,但相关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的步伐还需加快,否则,我们看到的可能不是具有挑战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通银行的民营大型银行的快速崛起。相反,我们在未来只能看到,在一小群“恐龙”的背后跟着一大群摇摇晃晃的小鸭的景象。对于这样的场景、这样的银行业,我们则很难、也不必抱有太大的期望了。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