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全球发展势头强劲,中国市场增长迅猛。据悉,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目前已经超过10万亿,预计到2020年可达近20万亿,存量市场空间巨大。然而,相比相对成熟的欧美发达国家,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新进企业经验不足,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问题重重。

笔者认为,当前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关键期,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的通力合作,核心企业的引领、示范也非常关键。如果,国内相关企业各自为政,形不成主旋律,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很容易进入误区。

据了解,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已经表现出了与欧美市场的不同特色。在中国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提供资金和进行相关结算的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第三方机构参与度较小。而在国外,由于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开展供应链融资的主体更加多元化。既存在银行、保险、基金借款给中小企业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借款人和质押存货进行评估管理,又存在物流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主体独立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供应链融资的本质是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所以,供应链金融应以产业为核心,资源主导权应在产业内,而不是单纯的听命于银行。笔者认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未来也应走多元化主导路线。最终形成物流企业,产业核心企业,银行高效整合、资源适配的创新型模式。

事实上,美国市场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国内相比,美国供应链金融模式较为成熟,主要有物流企业、核心企业和商业银行主导等模式。

物流企业主导是第三方模式。物流企业拥有信息优势、客户关系优势和货物监管优势等,可以更低风险、更可控地开展应收账款短期融资服务。

核心企业主导模式主要存在于制造业中,单笔交易金额较大、发生频率较低,买方一次性付款难度较大。核心企业基于自身设备提供相应的融资租赁、设备租赁、存货代持等服务,不仅能帮助买方在有限的资金流下尽早开始业务运营、偿还货款和融资费用,同时还能帮助自身拓展市场规模。

商业银行模式,买方在收到采购货物后,根据卖方提供的货物提单和有效发票在开通保理业务的银行办理承兑汇票,将此作为“货款”支付给卖方,卖方向相应银行支取款项,买方在到期还款日内支付货款和融资款项。

国内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服务的对象是“N”,为了给众多中小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以协议的方式被引入。美国的供应链金融偏重解决核心企业的成本、销售、账期、回款问题。从目前来看,国内供应链金融存在一个误区:更关注金融本身,而非供应链。随着国内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不断成熟,也必将回归到服务供应链企业的本质上来。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