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5年,“互联网+”很火,以打车、专车、拼车、P2P租车为代表的“互联网+交通”更是火,免费出行普惠大众,专车司机月入两三万,互联网平台估值轻松过十亿、百亿美元,似乎一夜之间成为中国“互联网+”新经济的标准成功案例。

以滴滴快的、Uber、易到、神州为代表的创新出行平台更是在专车领域大打出手,为各自长期的发展布局卡位:滴滴快的背靠腾讯;阿里则期望成为交通出行的流量入口平台,所以打车、专车、拼车、巴士……四处征战;Uber携共享经济标签提出了“ On Demand for Everything ”的宏伟前景,期望成为未来移动商业服务的基础平台,发展各种城市长尾服务,所以我们看到了Uber+现象(通过Uber叫餐、叫按摩、叫裁缝……);易到则更期望成为汽车共享的引领者,所以不断跨界布局,借助与奇瑞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制造“生而共享”的汽车,与海尔产业金融合资成立海易出行创新商业模式制造更多的合规共享资源;神州租车则更显得在战略防守,有点期望插上“互联网翅膀”的味道。

不管是共享经济的概念,还是“互联网+”蓝图,创新的本质应该是提升大众的交通出行和汽车生活体验,个人认为其关键在于如何最大程度上实现汽车共享,这不但有助于降低大众的消费成本,更有助于在过剩经济和环境约束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体验。

汽车共享,并没有统一的概念,狭义上一般指诸如Zipcar、Car2go这样的分时共享模式,但从广义的角度,传统汽车租赁、出租车等凡是能够提升汽车使用率的用车模式都可以看作汽车共享。

谈到汽车共享,我们不能简单地蒙头在“共享经济”的概念里面,这里涉及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汽车对消费者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交通工具?是财产的象征?是面子的体现?是个性的体现……不同的答案意味着汽车共享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决然不同。随着汽车消费进入到新的阶段,汽车供给过剩、品类不断丰富等趋势让汽车的工具属性会越来越强,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等发达地区,个人认为更有品质地使用汽车比私家拥有私车会获得更好的体验,也显得更有“面子”,在这样的判断之下,笔者认为汽车共享所代表的“重使用、轻所有”的消费模式大有前途。

关于目前竞争激烈的移动互联网出行,个人有以下判断:

内容为王。“互联网+交通”发展刚刚起步,专车只是其中一种最为典型的模式,未来基于不同的市场细分(商旅出行与城市出行、一线城市与二三线等多种维度)可能不断演化并呈现多种创新模式并存的局面(如奔驰Car2go这样的点对点汽车共享;上门取送式的自驾约租车;搭车、拼车等补充性模式等)。

效率为本。发展的本质为“汽车共享”,即最大化交通资源的使用效率,存量资源的社会化共享模式(如PP租车、宝驾租车等P2P互联网租车模式)和增量资源更高效的供给模式(如海易出行首创的汽车共享消费模式,即汽车进入消费市场的时候就附有共享条款)同等重要。

生态演化。未来多种力量将进入到市场进行角逐。移动互联网公司目前是市场主力,汽车产业链,特别是汽车厂商及金融服务商将对市场生态的演化产生重大影响,最近宝马、通用和福特都宣布进入P2P租车就是明证;无人驾驶、车联网等智能化技术及新能源的发展将成为市场演变的关键技术性因素。

相对于传统出租车为代表的汽车共享模式,互联网创新模式在供需匹配效率、打破资源边界、降低共享颗粒度等方面呈现出绝对性的进化优势。

使得约租模式成为主流,供需匹配更有效率、更加精准。约租模式并非互联网创造,过去的电召车就是约租模式,但因体验太差并未发展起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公司通过大力补贴影响消费者习惯,约租模式才迅速成为主流。约租模式实现了需求与供给交易前的充分匹配,而互联网约租让匹配更加实时、充分和精准,一方面增强了消费者出行的可预期性,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车辆资源的空驶率,提升了司机工作的便捷性,相对于传统路边招手停车,这是突变性的进化。

打破了资源边界,丰富了供给,更有利于满足多元化的出行需求。传统汽车共享资源的主要供给是出租车和租赁车辆,其中出租车营运需要获得资质许可,且各地监管部门对数量、价格都有管制,事实上,传统出租车模式一直面临一个巨大的悖论性难题,即政府主管部门一直试图找到最佳的出租车供给数量,而事实是面对弹性很大的需求,也许永远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供给数量。专车模式应该说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出租车和租赁车在资源供给上的边界,这不仅仅是增加了供给的数量和品类,更大的意义在于带来了供给弹性。租赁车之所以能够带来供给弹性主要是可以跨场景,租赁车可以在传统长短租需求场景和专车需求场景之间灵活变动,并不完全依赖于单场景实现回报。共享经济的核心在于打破资源边界,这是互联网时代汽车共享的最大看点。

移动互联网技术让供需间高频交互成为可能,进一步降低了共享颗粒度,分时服务、按场景服务可以大规模运作。如果没有智能手机、LBS等移动互联网技术,我们的个性化出行需求想要实现充分满足基本不可能,现在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叫到我们想要的车及服务,这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进化红利。

突变进化的同时,新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也在不断发酵,创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互联网专车平台巨额双向补贴的做法充满争议,“泡沫论”甚嚣尘上,如何看待补贴的是与非?新模式与传统出租车的政策博弈愈演愈烈,甚至出现“相互跳楼”逼宫的乱象,走出政策难题路在何方?互联网轻资产模式与重资产模式的选择与坚持仍然前途未卜,未来的演化之路将何去何从?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