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P2P网贷平台诞生以来,鲜花与掌声齐飞,质疑和争议共舞,好不红火。如今跑路乱象丛生,现存的P2P平台更显得独善其身,弥足珍贵。

近日,2015移动金融国际峰会发布了《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5》。内容显示,2014年,扣除问题平台后,正常运营的平台数接近1575家,年度增长率达到166%。

但随着P2P平台的超高速发展加上相关监管的严重缺失,平台间对资产和资金的争夺激烈,经营和管理等各类风险已呈现加速累积态势。《白皮书》认为,2015年该行业将处于风险高发期,表现为更多平台倒闭、跑路,甚至部分老牌平台、知名平台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兑付危机,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就目前来讲,随着问题P2P平台接二连三的跑路、倒闭之后,不少借款人和投资人吃一堑长一智,摒弃尚未完结的黄粱美梦,重回现实继续脚踏实地,投资理财也变得更加谨慎与理智。

理财与购物类似,品牌的魅力不可估量,大品牌已不单单是地位、档次的象征,更多的是其所展现的权威性及所带来的安全感。

在几千家P2P平台中,大公司是相对较好的选择,行业权威机构对P2P平台不断进行评定排名,因为评定标准不同,排名亦有变动,但综合各种排名不难看出,位居榜首的无非就是以下几家:陆金所、人人贷、宜人贷、积木盒子、微贷网、投哪网、你我贷、拍拍贷、有利网、红岭创投等。

万物皆有两面性,选择大公司的同时应全面了解其优缺点,可以信赖,但不可完全依赖。再严格的管理、再完善的行业规范、再自律的职业道德,也不可避免其问题的衍生,更何况是一个还处在监管灰色地带的新生事物。

一、现存P2P平台的坏账风险

P2P网贷平台为吸引更多人投资,通常会夸大自身的风控能力。即使某项目已出现逾期坏账,平台为掩盖风险,仍然可以拿新进入资金池的资金代偿坏账。也就是说,投资人的钱根本没有用在所投的项目上,而投资人完全看不出来,这样就会造成种种假象。一旦出现风险事件,给投资人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所谓“拆了东墙补西墙”正是如此,此做法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几败俱伤。

另有借贷方无法如期偿还,平台自行填补亏损的坏账风险。对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主要依靠其财务实力来判断,外界无从知晓这些企业的销售、现金流等关键还款能力指标,这也是目前国内P2P平台披露信息不够透明的通病。

例如创下P2P“最高坏账”记录的国内知名P2P平台红岭创投。2014年8月,因其向广州四家纸业借款本金总额1亿元可能无法到期偿还,全部到期借款将由红岭创投提前垫付。涉事企业可能欠银行近20亿元贷款,企业负责人或跑路。

二、期限错配危机不容小觑

P2P平台资金池有三条定义,分别为“对象错配”“期限错配”和“资金大小错配”,任意一条出问题,都等于形成了资金池,而这在中国是非法的。

“期限错配”,即如果风险缓释的期限比当前的风险暴露的期限短,则产生期限错配。通俗讲即现金流入流出不匹配,想用钱的时候没有钱。

如果财务状况良好,完全可以依靠自身储备资金来缓解还款压力,最多算是短暂的财务危机;但如果平台没钱,部分平台就会发布新标来募集资金,再用募集资金去偿还已到期项目的待还本息,一旦这种模式不能及时依靠正向资金流来解决,就会形成长期滚雪球模式,即“庞氏骗局”。

以人人贷为例。

人人贷属于线上线下互为补充的模式,是一种线上开发投资者与线下开发信贷同步进行的网络P2P平台,主要服务于小额贷款客户领域。其采用风险备用金来提高资金安全性,但借款人的出借完全由系统自动投标,这加剧了期限错配等风险。

通过对以往问题P2P平台的观察不难发现,诱因主要为平台的不合规操作,如自融、期限错配。

目前存在提现困难的平台,主要是因为期限错配。2014年宜人贷提现困难问题爆发,许多投资者焦虑无助,直至今年5月,提现困难问题依然存在。而更甚者,2013年10月,已陆续有20家网贷平台资金链出现问题,发生提现困难。

这与期限错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期限错配会产生流动性风险,这是平台不可预见的。多数出身草根的平台团队,并不具备这种实力。在人气脆弱时,一些平台为吸引投资人,会发布密集高息天标甚至秒标,流动性风险骤然放大,虽能缓解短期资金紧张,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可能引发的资金链断裂问题更有可能是致命之击。

虽然担保企业愿以债转股形式处理红岭创投1亿元的债权,但总体来看,这些贷款实际很可能成为不良贷款,收回可能凶多吉少。

三、资金池成为投机工具

资金池本无不妥,金融机构形成自己的资金池,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在保险、基金等比较成熟的行业,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是现实中有些动机不纯的,将资金池作为投机工具甚至纯粹的诈骗手段,造成了不少悲剧。

去年9月,银监会明确表示,P2P机构不能持有投资者的资金,不能建立资金池。投资人的资金应进行第三方托管,不能以存管代替托管,避免非法集资的行为。

部分平台通过把大量资金储蓄起来,灵活运转,就可有相当可观的收益。所以他们一般会将筹标期未满标的资金投资项目、二次放贷等,当项目满标后需要放款时,其他的筹标中但未满标的资金就可以先行放款,如此一来二去积累的巨量资金就会为平台带来巨大的收益。

当然,这种模式风险也相当大,一旦遇到期限错配或者用户挤提,平台无法及时抽调资金应对,将随时面临崩盘的风险。

另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隐藏风险,即平台跑路。频繁曝出的P2P平台跑路事件,无不是采用资金池的模式,所有资金都归拢在平台上,卷款跑路易如反掌。

为避免资金池的形成,第三方托管机构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主要提供P2P平台账户第三方管理的以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为主。银行由于受到银监会的严格业务监管,一般是不对P2P平台提供严格意义上的账户托管服务,即便是有,也是少数的几个银行旗下或者是有银行资源背景的P2P平台,如开鑫贷和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

部分P2P平台为了增加其权威性和可靠度吸引用户,通常会宣称某知名银行为其第三方托管机构,若事实并非如此,则出现虚假宣传、恶意营销乱象,从而扰乱行业发展秩序。

四、恶意营销后果严重

各行各业都提倡良性竞争,损人利己的恶意营销更为人所不齿,P2P行业的炒作功力丝毫不亚于娱乐圈。

前有投哪网捆绑招商银行发行联名卡炒作,遭招行辟谣,后有赢多多宣称在银监会办公,银监会迅速澄清,P2P平台通过抱监管、银行大腿屡蹭知名度的行为,显得越来越厚颜无耻。

今年5月,投哪网对外公布其获得B轮融资,并表示将与招商银行推出联名卡。但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辟谣,投哪网与招行合作推出联名卡的消息失实,实质上双方没有联名卡这个合作,只是其工资卡是招行的。

此前平安银行也遭遇过类似事件。多家P2P公司高调宣布与平安银行合作,开展资金托管业务。但平安银行实际上系为合作的P2P平台资金存管,而非托管。平安银行回应称,并未向任何一家P2P网贷平台提供资金结算和清算服务,也未与任何一家P2P网贷平台实现平台交易系统和银行结算服务系统的对接。

此外,蹭股价、上市公司与P2P相互炒作更是屡见不鲜。准备收购“你我贷”的熊猫金控股价节节攀升,彼时你我贷却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拟终止资产重组,但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翻番。

相较之下,利用搜索引擎的竞价偷竞争对手流量、雇佣网络水军等则显得不再那么高明。

若此现象一直存在,行业的有序发展将逐渐变成奢望。与擅长炒作、懂得利用监管灰色地带进行强势营销的平台相比,一些重视业务开发、稳健经营的P2P平台往往处于弱势。此类不正之风若不及时制止,所造成的损失也许无法估量。

五、信息不透明下的任性操作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极其重要,信息不对等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某些P2P平台打着保护用户隐私的旗号封闭借贷双方的必要信息,从而私下操作,将资金任意支配。

曾有P2P行业生力军搬金网公开指出该行业某些平台存在此类问题,如人人贷。

人人贷的100%本金保障看起来即使没有盈利也没有亏损,但保障背后暗藏有限赔付条款,其赔付时间、次序、赔付比例等都有限制。其实赔付多少还是由人人贷决定,如果出现问题,投资人的资金安全将难以保障,这根本就是无效担保。

再如陆金所。搬金网指出平安旗下陆金所仗着平安旗下产业多,进行关联交易,交易的借款人为平安聚鑫,贷款人平安银行,担保人平安担保,都是平安旗下的“亲戚”,这种“近亲繁殖”的投资项目明显就是骗人的局。

另如宜信宜人贷,其采用“多对多”形式以及风险金模式,但借贷双方不互通信息,因而巨大利率差被宜信收取,在没有大额逾期的情况下,公司可先行垫付资金。

这几家平台暴露出的问题皆为信息不透明所致,这似乎已成为问题P2P平台的死穴所在。从当下的市场现状来看,不少P2P平台在项目真实性、资金去向及借贷方的匹配度、数据的清晰程度等方面都有不够规范之处。

P2P网贷平台作为新兴事物出现不足十年,经历过快速发展的鼎盛,也遭遇过频繁跑路的低谷,就现在的互联网大环境下,P2P平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限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而作为互联网金融中的重要一环,P2P行业整体还处在初级阶段。行业规范的不完善,相应监管措施的缺位,使得P2P平台处于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自由权限过大。

行业的规范仅靠自律与职业道德是不够的,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自我约束没有任何说服力。监管的牵制,风险的有效防控,加快P2P行业风险信息的共享机制建设才是王道。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