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4年下半年,我投了第一笔股权众筹项目,是一家做P2PETF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当时众筹成功两个月后即引入了第一轮1000万机构融资,众筹股东收回成本,保留原有股份的40%;此后企业发展非常顺利,用户数和交易量增长很快,大部分众筹股东都非常看好的,连我都觉得到今年年底7、8倍估值没有问题。

然而前几天这家企业的大股东提出回购众筹股权,给出的回购方案相当于给投资人1倍收益(差不多3倍估值,因为第一轮机构融资已经收回成本,股权稀释过),虽然大家都赚钱了,皆大欢喜,但跟大家的预期相比打了不少折扣。股东群出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本以为会有不少反对意见,但出乎意料的是绝大部分人都投了赞成票,包括我自己。交流后才发现大家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初创企业的融资都比较悲观,特别是对于这类比较烧钱的平台,大家开始变得谨慎,颇有一种准备过冬的感觉。当然,我们这都是小打小闹,仅仅管中窥豹。

其实早在一年前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就写过一封给经纬系CEO的信,他在信中说当时初创企业的融资环境极其疯狂,所有主流基金都在疯狂地投资项目,创业项目每轮融资之间的时间差被迅速缩短,甚至上轮刚结束就涨价几倍开始下一轮新融资。他警告大家大家,物极必反,市场从贪婪转向恐惧的关键节点只在弹指之间。当然,那个时候市场并没有掉头按他说的方向走,反而是二级市场高歌猛进,继续推动VC的疯狂投资。然而时过境迁,一年不算太长,但足以让资本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5年6月,疯狂的牛市结束。其实大部分人都经历了07、08年的牛熊交替,所以这波行情上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意识到了泡沫破灭的时候一定很惨。但明白道理是一回事,最后还是有很多人受不住每天6/7%涨幅的诱惑,半途冲进了股市,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应该能在到顶之前出来。但谁也不知道顶在哪儿,结果就是大部分人把利润吐出,最后还亏惨了。政府刚开始救市失败那一会儿我就感觉不太好,很多人担心二级市场最终会影响到一级市场,现在来看基本上印证了这个说法。根据投中的数据,2015年二季度互联网行业VC/PE融资规模为37.89%亿美元,环比下降50.36%;融资案例数222起,环比下降10.84%。

"熊市"从二级市场到一级市场的传导至少有两条途径

第一是对资金来源端带来冲击。这个很好理解,人民币基金中有相当的资金来源就是上市公司,现在股价跌成这个样子,上市公司必然无法再像以前那样风光无限财大气粗。另外,牛市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最后这些资金都惨败出局,大量蒸发,所以股市暴涨暴跌成了一场消灭钱的运动。市场上的资金少了,直接影响各类基金的募集。根据投中的数据,2015年第二季度,国内基金的实际平均募集规模只达到了计划募资规模很小一部分,未完成部分占到了80%。所以说,资金来源端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第二个是对VC、PE投资退出渠道的影响。退出渠道无非几种,要么被收购、要么新三板挂牌,或者到纳斯达克、A股市、港股去IPO。一家企业收购互联网企业的动机有很多,在我们这个市场上有两点是逃不掉的,一是上市企业进行所谓的转型,制造想象空间,提升股价,这样的例子很多。另一个是企业进行业务的完善和包装,最后寻求上市。二级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这两个动机都会大大削弱,因为企业本身没钱,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间点上的收购行为已经没有什么作用,悲观的市场上没有几个人会听你讲故事。IPO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阿里巴巴的上市让多少投资者热血沸腾,每个人都想着投出一家这样企业。但现在要上市恐怕难度要翻翻了,此外大家也不愿意在这个时间点上市,除非自己确实牛逼得不行,不在乎大环境。但阿里巴巴都跌破发行价的时候,还有几家企业敢去尝试?至于新三板挂牌,也是同样的道理。

最后大家会发现风投市场两端受挤压:资金端的紧张导致基金的体量不断下降,而接盘侠的缺乏导致基金在选择项目时会更加谨慎。两个效应一重叠,你会感觉到市场真的要转冷了。

寒冬未必是坏事

风投虽然受到挤压,但基金肯定不会出现断层。一个是基金都有几年甚至更长的存续期,而募集的资金不是说立马就投完,而是通过几年时间逐步投出去的。比如2014年是基金投资最火热和疯狂的时候,但整体投资金额仍然只占了当年募集金额的30%,也就是说还有很多钱是可以在15年、16年投出去的。另外,未来一段时间虽然资金来源有限,但基金募集不会间断,只是体量会减小。

对创业者和投资者来说寒冬未必是坏事,当泡沫还未撑到"自破"的时候,用针刺破虽然痛苦,但长远来看是有利的。2014年政府开始大力推全民创业,各类政府支持的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全国的创业氛围伴随着资本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几乎达到了沸点。一些天使轮的项目,团队刚刚组建,人都没有凑齐,开口就上千万的估值。稍微有几年经验的团队,产品刚刚出来,就有2千万、3千万的估值,而且融资间隙越来越短,一个月时间翻好几倍估值的随处可见。为什么这么敢要价,因为后面接盘的大有人在,因为市场资金充足。这跟当时二级市场泡沫起来的时候如出一辙,好在泡沫还没有吹到那么大,而且一级市场还没有那么多散户,所以泡沫破的时候影响不会那么大。股权众筹其实就是一个吸引一级市场散户的地方,这是一个新鲜的东西,很多投资人几乎没有一级市场的经验。而国家大力支持,市场泡沫膨胀很快,很难想象,如果股权众筹市场是随着泡沫的膨胀而起来的,后果将会如何。很可能第一批人在估值超高的时候进来,一两年后泡沫撑不出了,死掉一大片,投资人损失惨重,我感觉对股权众筹行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跑题了,我为什么觉得资本的冬天不是坏事呢?有以下三点理由:

第一,冬天是踏实耕耘的创业者崛起的时机。寒风吹来,浮躁的创业氛围将不再适应。以前是能讲故事会忽悠就会有无数风投在背后给你砸钱,现在在一个人人都为了生存而拼搏的时候,讲故事、做包装都没用,投资人一定会谨慎再谨慎,这时候产品的好坏和盈利情况将被更加重视。所以要想活下来,创业团队必须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产品,练内功,而不是像某些霸道总裁天天在媒体放嘴炮炒作。这是好事,对那些默默耕耘的团队来说是难得的好时机。

第二,创业热度,特别是互联网创业热度将回归理性。创业本身就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而且需要足够的能力和运气,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但是在泡沫起来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忘了风险,一轮一轮的估值神话也刺激着阿猫阿狗们一拥而上,满大街都是CEO和各种O。这种浮夸的全民创业氛围是不正常的,表面上的繁荣到最后做了一堆没有用的东西,大概率会死得很惨。所以冬天带来的理性回归是这个市场一个难得的消毒机会。

第三,优胜劣汰,强者生存。冬天是强者的季节,强者要么有厚厚的皮毛可以御寒,要么能够冬眠,懂得蛰伏。对于真正有实力做好企业的强者来说,资本的冬天并不可怕。他会把那些在春天一拥而上的不靠谱竞争对手慢慢熬死,让自己有足够的精力专注自身业务的发展。冬天的煎熬也会让强者自身变得更为强大,等下一个春天来临时必将迎来新的爆发。

所以,我觉得创业者也不必害怕,如果熬不过这个冬天说明你本身实力还是不够的,前期只是在被泡沫推着走。要么老老实实回去上班,要么再练练功力,把东西都想明白了,准备下一轮创业。如果熬过这个冬天了,那皆大欢喜,说明在前半场的竞争中你已经胜出成为强者,后半场可以再接再厉。

那么对于投资者呢?我觉得这也不失是一个好时机。第一,估值下来了。虽然会有很多企业因为融不到资而死掉,但是当市场转冷的时候投资者还是有机会低价介入一些牛逼企业,捡几个便宜的。当然,找不找得到优质企业就考验投资者的眼光了。第二,对于项目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了。以前稍微有个靠谱一点的项目背后都有一大帮机构围着团团转,在抢项目的时候,大家都是盲目跟风的,因为你根本没有时间去仔细考察项目怎么样、团队怎么样,你稍微犹豫一下,第二天就被别人抢走了。现在冷风一吹,大家都回去各自取暖去了,投资者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来慢慢挑项目。

最后,冬天固然有上面所述的好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企业最终都熬不过这个冬天,有企业倒下就有投资人亏损,所以,大家都且行且珍惜吧。以上仅作为一个小投资人兼局外人的观点,大家随意拍砖。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