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最近,网上集中出现了一批以“活期”为宣传卖点的P2P理财产品。这类“活期”P2P投资门槛极低,承诺可随时提现,给出的预期收益还特别高。某些“活期”P2P挂出来的收益率甚至还超过了10%,看起来十分诱人。这么高收益的活期产品,让人十分好奇——它们究竟靠谱吗?

如果仔细看看,P2P平台上销售的“活期”理财,大部分只是借用了老百姓熟悉的“活期存款”概念,是一种宣传。它们的本质和银行储蓄完全不同。简单划分一下,常见的“活期P2P”有三类。第一类是P2P公司与货币基金合作,平台成为基金公司代销渠道,我们的钱最后是进了货币基金;第二类是P2P的灵活转让。平台将贷款卖给投资人,有人要取现的时候,平台再做一个“转让标”,让新人接盘老人,套出资金;第三类是P2P组合。平台把多种类型的资产打包,对接活期的资金池。

“活期”P2P这种灵活方便,收益率又很高的投资产品,大家都是喜闻乐见的。当然投资之前,需要先聊聊风险。

活期P2P的流动性风险

有关P2P的信用风险,已经有许多讨论了,“活期”P2P的流动性风险,还不太多人说。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流动性就是在需要时获取现金的能力。它的核心问题就是估计提现需求,分配预留的现金量。对于活期P2P产品,因为资金是陷在“定期”贷款之中,就必然会面临特定时段内的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的情况。

像上面的那种“转让标”的活期产品,如果没有新人来接盘老人的“转让标”,就需要平台先垫款一下。有时候,季节性因素也会造成流动性危机,比如春节前后那段时间大家都爱把钱拿出来(塞红包里)。另外,互联网理财玩家的忠诚度都比较低,资金迁移门槛也非常低。面对真金白银,很多玩家都是“哪家的收益率高就把钱放在哪”。这也会让活期P2P面对资金大幅波动的情况。

流动性风险还有一个特点,它可以是伴生的间接风险,其他风险有可能进一步触发流动性危机。比如平台遭遇大额坏账,经过一波网络信息传播,大批投资人就可能涌过来撤出资金,形成“挤兑”现象。

应对流动性风险,光有充足的资本是不够的。无论贷款有多少抵押,无论平台的干爹是谁,全都不管用。哪怕是正规的商业银行,同样会有流动性风险。

2013 年6月20日发生的六廿惨案就是个极端的例子。当天的上海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和回购利率均超过13%,隔夜回购最高成交利率高达30%。银行间7天回购最高利率创纪录地达到28%。这种局面的背后就是银行们发生了局部流动性危机,俗称“钱荒”。(余额宝上线的日子也正巧在那段时间,真乃时也运也命也。)

银行还算好,它们有银行同业拆借,可以获得应急流动性——实在不行还有央行这个最终贷款人可以托底。但是P2P平台有什么?当P2P平台发生流动性危机,谁会愿意把现金借给它?

所以这个真的值得重视一下。

说了这么多流动性风险,并非是危言耸听。流动性风险不易对冲,传统的金融机构里会设置流动性管理岗位,安排人专门负责到期期限的匹配,资产负债管理等等。这个职位的年薪一般点的在20万左右,资深点的能拿到50万以上。前阵子还听说北京一家大银行开200万挖高级风险管理专家的,不知道现在人招聘到没有。

风险的具体管理方法有CFP(并不是指裁缝铺),MLA(并不是指马里奥),NMA(并不读作尼玛)建模等等。对流动性要求特别高的货币基金还会给自己的投资范围做严格的界定,比如单一债券的到期期限不能超过多少多少天,投资标的评级至少AA+,整个组合的久期不能超过多少多少天等等。

然而,这些高大上的方法,也并没有什么卵用。

在极端情况下,基金依然会面临流动性危机。所以基金就干脆在协议中说清楚,遭遇巨额赎回情况时的处理方法。比如定义“净赎回金额超过上一日总资产的10%时,客户可以选择递延赎回或者放弃赎回”。基金管理公司还可以按照资产组合状况决定全额确认赎回或部分确认赎回。

P2P的流动性管理

市面上某些“活期”P2P产品,其实已经借鉴了基金的管理方法。甚至有的平台也会像基金一样,公布自己的资产组合情况,公布前十名贷款投资明细等等。高端洋气一点的平台,还会有自己的风控模型和压力测试(到底有没有用,就要靠时间检验了)。“活期”P2P的其他流动性风险控制方法还包括:

收赎回费

最简单的就是设置赎回费、提现费。比如每笔赎回收2块钱,或者是按照持有期限算利息,60天以内赎回只有9%收益,60天到120天10%收益,120天以上就给11%收益。这种潜在收费模式言下之意就是“没错,我是活期的,但是不希望你太活。”这样就能排除较高流动性需求的投资者(以及部分羊毛客)。

设置赎回费的另一个好处是增加迁移成本,牺牲用户体验来解决“互联网理财玩家忠诚度不高”的问题。

取现额度限制

某些P2P平台系统为每日可提取资金设置了额度上限。一旦当日可提取本金额度用尽,用户就无法发起新的提取本金动作,在次日开放新的提取本金额度后才可重新发起提取本金。这种规则比较流氓,有时候会引起用户不满。

购买额度天花板

对 P2P平台来说,流动性风险不仅发生在资金端,同样还存在于资产端。比如,平台烧钱大打广告,号称有10%的活期产品——瞬间就能吸引来一大批的投资人和资金。但如果没有人去找平台贷款,这部分资金是不会产生收益的。最终等于是平台自己肩上扛着10%的活期债务,利息负担超级重。

所以不少平台设计了单人购买限定额度,超过了想买都买不到。偶尔它们还会在节假日提醒不能购买。

总体来看,资金池类型的活期P2P基础结构和开放式固定收益类基金有很多相似之处。只不过基金是主要投资传统债券,活期P2P是投资更高利息的P2P产品。基金持有的资产流动性更好,变现能力更强,活期P2P持有的资产质量较差,目前还没有一个活跃的流通市场。

互联网改变流动性风险

如果只用传统的眼光看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显然是不可取的。

互联网金融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流动性管理对未来的资金流预测非常重视,而互联网金融在运用大数据预测投资人的资金流动方面,有巨大潜力。

当平台有了某个投资人的日常消费习惯数据,就能更好地预判他什么时间会提钱。这方面,跨行业的大平台优势更突出。比如平台发现某个投资人最近频繁地浏览珠宝钻戒商品信息,那他说不定要有一笔大额消费。如果发现某个原来并不炒股的投资人,忽然网购了《均线炒股 入门到精通》,并且在股市大跌的背景下,开通了证券账户——那他很可能打算入市抄底。平台完全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搭配概率权重,预先准备好资金,应对各类流动性需求。

另一方面,目前各大互联网金融巨头都在往平台化发展,未来很有可能出现一家大型的P2P二级市场。眼下采用资金池/托底资金/专用备用金来进行的一些操作,以后完全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解决。互联网最擅长降低交易成本,消除信息不对称。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交易及时性,帮助交易更快地执行,让资产在交易中的折价溢价较小。同时,互联网大平台能吸收的成交量也更大,就算有波动,回复均衡价格的速度也更快。这些特点都能从基础上改善资产的流动性状况。

几年之内,基于P2P而衍生的活期产品有些会遇到危机,更多的会升级进化,出现一两个爆款产品。最终的胜出者绝对不是简单的“搬到网络上的消费贷款打包资产开放式基金”复制品,而是一种全新的金融创新。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