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昨日(9月15日),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正式实施了,延续了17年的时点法考核办法到此结束。

 事件回顾

近日央行称,为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自2015年9月15日起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现行的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并规定,存款准备金考核设每日下限。即维持期内每日营业终了时,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可以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幅度应在1个(含)百分点以内。

而就此也引发了一番争论,有人认为这就是变相的降准了一个百分点,加上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这次改革相当于降准了1个百分点以上。但也有专家认为,此次改革仅限于考核方法的改革,仅仅是考核方法改变了而已,而不是降法定存准率,对降准1个百分点表示是误读,不能将幅度在1个(含)百分点以内理解成降准1%。

那么,为什么实施存款准备金平均法考核?背景是什么?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不断壮大,此前沿袭的很多条例都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优途贷发现不管是此前的存贷比还是此次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都证明了一个问题:要与时俱进。为了更好地走下去只有一个办法:改革。

目前,央行有关负责人就此次实施存款准备金平均法考核改革表示势在必行,这是新形势的需要,并做出了如下解释: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至今,我国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实行时点法考核,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需每日达到法定要求。即维持期内每日营业终了时,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余额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此次改革是将存款准备金考核标准由每日达标改为了平均达标,采取小步审慎推进的做法,对存款准备金实施平均法考核的同时,辅以日终透支上限管理。

改革意义何在?

如今,金融界呈现出新的格局,民间资本市场迅速庞大、互联网金融蓝海日益精进,给一些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带来的冲击性逐渐加强。

笔者获悉,此次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其目的主要是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流动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对投资人管理给予银行更多的弹性,帮助金融机构平衡好资金运用效率和流动性安全的关系,督促其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平滑货币市场波动,总体来说,对于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有着积极意义。

同时,存款准备金考核由时点法改为平均法,意味着央行归集的准备金将减少,而且商业银行就此会获得一笔准备金。这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很好的缓冲,存款余额高点缴存准备金的金融机构当面临存款下降、支付压力等突发性支付的超额准备金需求的情况时,可以及时返回超额准备金账户,避免支付资金储备受到影响。在流动性存在一定缺口时可以释放一定的流动性,但在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此次改革基本不会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影响。

央行表示,下一步,将按照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要求,结合货币市场流动性状况,进一步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稳定运行,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针对眼下央行接连释放流动性,有人猜测央行此次的改革也可能是对8月份以来当前猪肉价格等物价节节攀升的应对物价冲击之策。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