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L总匆忙地把证据交到我手上,来不及喝口水就要走。我问这是要出差?他回答,可不!去通辽尽职调查。我又问:平台的项目都要活人去现场调查?他点点头,一阵风走了。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何还在使用最原始的风控手段?大数据呢?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呢?也许是时候改变了。

1、央行征信系统并未彻底开放

监管机构从切断风险传导到金融机构的角度考虑问题,无可厚非。但允许P2P、众筹平台查询个人信用情况,符合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目前,为保护互金平台积极性,大家可以接入上海XX征信公司获取相应信息,但平台总是抱怨,信息不全,无法与中国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比拟。此后,也有网贷平台通过自家关联公司(小贷公司等)获取央行征信信息,实属权宜之计。当然,十部委意见中对符合条件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允许开展征信等业务,但似乎落地文件迟迟未到影响了效率。

2、民间借贷需要“个人非财务信息”

与银行信贷不同,民间借贷尤其是互联网借贷中,需要除个人财务信息之外的其他有效信息,比如:闯红灯的次数、逃票情况等。这些非财务信息可以在侧面反映个人信用情况,对网贷平台做风险控制具有参考意义。几乎每家征信公司的梦想都是把全国各地煤气、电表、法院开庭、违章情况纳入系统,但没有国家或法律层面的大力支持,步履维艰。

3、大数据真的有用吗?

昨天某国资金融机构的大咖来沟通,谈及大数据,他的态度鲜明:呸,没用。当时并未与之争辩,因为我们最初也认为大数据在风控中的作用非常有限。原始数据就有误,结论必然有失偏颇。但如今我们看到了大数据的神奇功能,客户拿到某特定领域的海量数据后,经过清洗,可以准确判断借款企业的真实流水和运营。对某一特定领域的放款风控而言,甚至比真人去尽职调查DD还要真实。

综上,互联网金融业态丰富,各平台对风控的依赖程度不同。即便是风控外包的平台,也应该有自己的风控专家把关,在合作机构初次风控后进行二次或三次风控,打理自己的资产远比打理别人的资产要精心。诸位老友,加油。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