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互联网支付的兴起是信息化时代最重大的金融服务变革之一,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支付习惯,也影响了生产模式的变迁。在此大背景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荆教育面向全国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的培训教育平台,推出“互联网支付”系列课程。在10月28日的第一次公开课上,中国银联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刘源先生为大家深入剖析了支付的演变、支付生态系统、第三方支付和支付产业发展趋势。

所谓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产品所在国家以及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网上交易的支付信用问题和资金安全问题,并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刘源先生为大家讲解了国内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总况。中国最早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是成立于1999年的北京首信股份公司和上海环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要服务于B2C网站,主要在网关整合方面做出突破。2003年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打造了集信用中介功能于一体的虚拟账户。随后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不断开拓发展领域,包括航空业、保险业等,向全面综合电子支付服务行业发展。2010年央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配套细则,第三方支付机构被纳入央行支付监管领域。

自2011年5月26日,央行颁发了首批27张第三方支付牌照以来,截至2015年3月26日,已有27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了牌照。今年7月,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一方面未来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将遭到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已获牌照的企业资质监管也将受到重新审核,目前已有两家支付企业因业务违规被吊销支付牌照。

第三方支付发展方向

刘源先生首先为听众介绍了第三方支付的现有业务类型。在个人端方面,业务类型有付款收款、生活助手、金融服务、增值服务;在商户端方面,业务类型有支付服务、商贸服务、金融服务、增值服务、账户管理。

随后深入讲解第三方支付的五大发展方向。第三方支付将基于支付逐渐向互联网延伸,这是支付公司业务发展的必然和生存下去的必须;从国内向跨境延伸;从单一网关、POS业务向商务、金融领域延伸;从以大数据为基础向征信领域延伸;在发展动向上,从以支付为基础向泛金融领域延伸,形成"支付+金融"的商业模式。

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之间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目前合作强于竞争。刘源先生首先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剖析了二者的合作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潜在收益和损失,潜在收益包括,商业银行能够扩大业务范围、协助开展业务和进行新兴支付创新;潜在损失包括,中间业务受到挤压、客户流失、存贷款分流、系统承载量受到挑战以及承受较大的套现风险。

刘源先生表示,随着第三方支付越来越介入金融领域,未来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关系将是竞争大于合作。第三方支付虽然有着较高的效率,但在金融领域效率最高的不一定是最优选择,效率、安全和公平之间一定存在矛盾的地方。他强调,良性竞争会促进社会进步,使公众受益,而恶性竞争将会带来灾难,所以需要谨慎对待二者的竞争,向良性竞争方向引导。

课程的最后,刘源先生对互联网支付行业进行了全局上的描述。他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从支付开始的,支付是打造商业生态闭环的基础,产业多方都已经或正在向支付领域延伸。与传统企业相比,互联网企业最大的优势是轻资产,但随着O2O发展模式的兴起,互联网企业会从轻资产变为重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转变发展战略,发挥自身优势,成为互联网企业需要考虑的重点。"

课后,学员们与刘源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学员们纷纷表示,刘源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大家对第三方支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获益匪浅。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