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日,某某平台定位于消费金融,在运行时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破亿,姑且不在这里讨论其数据的真实性有多高,但再次透露出消费金融的蛋糕巨大,市场潜力无穷的强烈信号,同时也会刺激更多的p2p平台抢滩这一蓝海。

从京东的“白条”、淘宝的“花呗”、苏宁的“任性付”再到后来的“拿去花”等消费金融产品,强烈地刺激着国人们消费购买的欲望,促使该类消费金融的市场进一步扩大。15年“双十一”淘宝成交量破900亿再次让金融相关人员找寻到了新的方向和新的战场。

定义:

传统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百度百科)

在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适时地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是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趋势和需要的。从金融产品创新看,个人信贷业务是传统银行难以全面惠及的领域,建立专业化的个人消费金融系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居民个体。

发展历史:

2004年PPF集团在中国设立办事处;

2007年正式开始在广东地区试点消费金融,为消费者提供手机电脑的分 期付款业务;

2009年我国出台了《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批准成立4家消费金融公司;

2013年12月份银监会对于《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的修改,由原来的4家,扩大到 16家;

2014年年初出现了几家创业型的消费金融公司,后来上市公司和银行也逐渐成立消费金融公司;

2015年6月10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扩大消费金融试点,致使p2p平台、小贷公司等更多的纷纷进军消费金融领域。

据第三方统计机构预计,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于2017年超过27万亿元。27万亿元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是刚出库的新钞,一张百元的钞票重约1.15克,一万元新钞就是115克,一亿元人民币就是1150kg,也就是1.15吨,那么27万亿是31.05万吨。如果用载重10吨的卡车来运输,需要三万一千多量卡车装载。这么多钱谁不心动?这么大的市场谁不想去分杯羹?这么大的蛋糕谁不想的啃一口?那么问题来了。

这么多家公司进入这个行业真有那么好吗?以目前开业的公司来看,很多企业人云亦云,一窝蜂进入,其实战略方向并不明确,都在探索当中,巨大的商机背后是否有危机存在呢?消费金融的痛点又在哪里呢?

第一、消费信用体系不健全

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具有无抵押、无担保、手续简单、审批快速等特点,致使其贷款业务数量多、额度小、信贷风险成本高。完善个人信用机制是消费金融公司对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实施有效控制的基础和前提。但由于我国征信体系一直是有央行把控,商业征信体系蹒跚起步,不健全的征信体系致使消费金融公司对于顾客信息核实较为困难,借款人道德风险高,违约成本低。目前,大多数公司通过自有的数据积累建立风控模型、拼概率、高息覆盖高风险等方式进行经营。

第二、业务开展成本过高

在国内特殊的体制和国人思维的前提下,消费金融公司想完全通过线上来获取有效用户的可能性极低(人人贷已通过实践证明),这一情况迫使其必须通过搭建和完善线下团队来开展业务,无形地拉高其业务运营成本和资金成本。如捷信等大多通过与线下3C卖场进行合作开展电子产品分期业务,但这种模式对自动化审批要求高,而且需要大量的地推人员进行覆盖,加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公司开始返佣,在拉高公司运营和资金成本的同时,也拉高了借款人的成本,部分有效用户必然流失。

第三、消费金融界限不清晰

由于消费信贷和小额信贷都具有额度小、手续简等特点,不同的公司定位不一样,但大多存在概念错位,界限模糊的情况。有人认为应从概念上区分,有人认为应从属性上区分,有人认为应从用途上区分,有人认为应从资金流向区分,众说纷纭。如果界限和概念区分不清,必然造成业务开展混乱,市场竞争混乱等情况。

第四、优质借款人拓展难度大

我国居民长期保持着量入为出、重物质性消费轻服务性消费的消费理念(近年该理念有一定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完善,大病返穷的情况屡屡发生,国民为了应付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婚嫁等问题,即时有钱也不敢花。这些情况导致大批优质借款人流失,余下部分多为次级债务人。特别是各大银行也深耕消费金融领域,在同样简单快捷的情况下,人们更愿意选择利率更低的银行进行借贷。一家颇有规模的消费信贷公司在笔者所在城市大力开展业务,每月的放款量达几千万上亿元,但仔细翻翻其借款人留下的档案,不难看出大部分为次级或次次级债务人。

第五、业务同质化严重

消费金融公司在国内大力开展前,便有一些银行推出了“无抵押、无担保”的个人贷款业务(渣打银行的现代派、花旗银行的幸福时代等),同时也有平安普惠金融这样的巨头在该领域踩足了脚印。同时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从贷款利率、还款期限、贷款额度、贷款审核手续等方面相比较,与国内信用卡业务、小额贷款等极为相似。产品同质化严重,在面对优质借款人时优势不明显,在面对非优质借款人时风险极高。这就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必须随时保持活力,力求创新,研发更多优势明显、更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当然像某某公司推出的“美女贷”就算了,鸡肋。

无疑,消费金融的市场潜力足够大,更多的淘金者也将进军该片市场分食蛋糕,但发展的道路布满荆棘坎坷,伴随而来的必然是哀嚎与欢笑。行业从事者们,需要擦亮眼睛,清醒头脑,勤于钻研与探索,努力创新,为百姓提供更为方便、快捷、可靠和实惠的产品和服务。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