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法币之外,数字货币正在重构这个世界的流动性,乃至赋予世界新的内涵。

货币,从等价物,到一般等价物金银,第一次建立起大范围人类的价值认同。

因为"他人共同信仰",一切合约和交易的执行不仅成本大大降低,而且范围无限扩展。基于共同的价值认同,货币让财富变得可度量、可定义、可便捷存贮、可具流动性。

金银可以充当通货,依赖的:一是自身价值背书、二是共同信仰。而政府最初起的作用,是对货币的成色等进行鉴定,保证足值。那时,通货是一种可自由流通的货币,但不等同法币。

通货法币化,是人类一次利弊互现的选择。

纸币的诞生,通过法定赋权固定了一定疆域内的垄断通货,完成"虚拟的共同价值"的建立。同时,人类的"共同价值信仰"被肢解为等值不同国家偿付能力的"虚拟信用"。

但法币之外,货币向来多元。企业货币、私人货币,被限定为一定范畴内流通的非通货。其实,人类从未停止对小范围"虚拟共同信仰"的追随,只要"他人认同"存在,它即可实现价值交换。

特别是,随着电子货币的诞生,锚定法币的企业电子货币(比如信用卡)的发行大行其道,法币代币化。

纸币大幅退出流通领域,货币的创造不再仅取决于印钞后的货币派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具有或放大了锚定法币的非国家货币或企业信用的创造功能。

借助互联网,非国家的"虚拟共同价值认同"得以兴盛发展,且机构主体多元化。企业电子货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锚定法币;二是法币代币化。

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可编程数字货币的出现,是货币的一次跃升。法币之外,货币第一次以平等参与的去中心化方式发行,它的"价值共识"的建立,不再基于法律赋权、不再基于其他等值储备的兑付保证,而是基于"算法共识"。

也许"基因永远是自私的",这是人类共识机制建立的最大障碍。而"算法与智能合约"的存在,让"自私基因"对公共账本操纵的成本大幅增加,机器智能超越生物共识。类似于宗教的"超人类信仰共识",算法共识成为另一种"超人类信仰共识"。

此时的货币,在第一张纸币以政府债券发行后数百年,优美转身回到起点,货币再次回归"证券化"。

算法共识下的数字货币,代表的是一份标准化的可转让的"求偿权共识",是一份数字化"智能证券"。其智能表现在可编程性、自执行、自生存。

货币是什么?也许,其源于共识,归于权益可求偿…..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