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如今,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等均走向快捷化,聚焦至个人,广角至P2P,追求快捷已成为一种大众趋势。而一些P2P追求快捷、急于求成不如说是急于成名,这种急求心态在多个角落正逐步漫延。

一些地方,火车站、汽车站,高铁、影院,电视、电脑,全部打上了P2P网贷的广告印迹。去个车站等待乘车,抬头看见P2P;在家上网看个电视剧,专挑看的即兴的时段插播一条P2P广告。看来,P2P开始火了,正逐渐走进大众的眼球。

随之,P2P平台的央视广告也火了。先看借贷宝,借贷宝从8月11日就已经开始在CCTV2、CCTV1、CCTV13等多套栏目进行了广告投放,可以说是一举成名;再看近日成功中标央视的翼龙贷,以3.6951亿元的阔绰大手笔夺得今年央视“标王”。回头看看,借贷宝砸钱,央视火了借贷宝;如今,翼龙贷砸钱,央视火了翼龙贷。这是谁向央视砸钱,谁就火的节奏吗?

作为一位P2P网贷行业人,看到翼龙贷荣登央视黄金段广告标王,就仿佛看到了P2P整个行业未来的希望,为P2P网贷迎来了一缕曙光,满满的正能量充满胸腔。尽管光芒不是那般灿烂,但至少足以让P2P在这个严寒的冬日里看到黎明。

然而,各大平台纷纷使出砸钱的疯狂营销手段,通过央视等各类渠道一举成名博得行业内的关注,看似坐享高大上,其实,这也恰恰暴露了P2P平台背后的空虚。

当前大环境下,P2P平台拉取用户难,用户转化率低,P2P网贷行业的公信力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让大众普遍认可和接受更是不容易。整个P2P行业的营销成本正默然走高。一方面,相较其他行业而言,P2P行业算是年轻态,又迎合上了互联网+的风口,促成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很多平台一上线对于盈利或许只是抱希望但并不奢望,而是一心想通过营销做大用户量;另一方面,都想让自己出名,而营销手段无非是走雷同模式,一旦行业有创新立马启动高仿模式,想脱颖而出不易。而单有一点,不想让其他平台追上,摆脱被模仿的魔爪,那就砸钱,谁有资本谁砸,这个总不能家家能砸得起了吧。于是,拼爹拼不起,改拼钱的风气渐起。或许,央视广告就是P2P行业显现的一个追风现象,而砸钱营销就这样成为P2P平台让内心空虚开始释放的必经之路。

如此,风险也就孕育诞生。鉴于利与弊之间,P2P平台砸钱获客的模式不得不深思。由于平台普遍看重市场占有率和用户粘性及附加值。一些平台企图通过砸钱获取短期内用户量的上升,如果平台砸进营销的钱并不能获取可观的用户量,两方不成正比,势必会导致烧钱成本的上升,平台背负压力的日益加大,给平台带来一定量的亏损,从而加剧死撑面子活受罪的现状。撑起来还好,一旦撑不下去平台或将面临崩溃。可见,平台砸钱还是要根据自身的现实发展情况量力而为。

实际上,或许一些P2P平台已然意识到其中的弊端,只是时机还不成熟,一旦成熟或将立即改变作战计划。而对于一些聪明的投资人而言,真正选择P2P平台,资金流和资产端并非只是他们的唯一选择,是否具有打持久战的能力也是他们所看重的。当然,就目前来讲,如此有多功能能力的平台还凤毛麟角。

不言而喻,P2P行业在四面楚歌的激烈局面下,对于平台来说,央视广告对拉动平台的成交量显然是一大利柱。的确,一味地砸钱或许不是明智的选择,但至少是解决目前成交量的可观之道,即使争鸣一时总比在默默中死去要强。可是,打广告的P2P们真的有表面上这么辉煌壮观吗?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或许只是烟花冲上天空最高点的一刹那展现出的美丽迷幻的景象,是否持久辉煌还要看内囊火药是否充足,更要看时间的验证。

眼下,P2P网贷行业水比较深,甚至是残缺一角。虽然一些平台登上央视成为大众眼中的红人,但投资人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各路媒体当做活神仙,更不能当做信用背书,还需自己慧眼识平台。毕竟,这些平台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我们并不能一眼看穿,而要求广告媒体从源头加以过滤甄别真正实施起来太难。还是那句老话:一入网贷深似海,投资者要擦亮眼睛,谨慎投资,争取练就一身“常在岸边走,却从来不湿鞋”的万能本领方为上策。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