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伴随越来越多力量进入移动支付领域,市场之争日渐升级,在经历了前期一段时间以打车软件补贴竞赛和红包大战为代表的“贴身肉搏”之后,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格局初步形成。伴随市场搏杀告一段落,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相关法规的陆续“落地”,移动支付市场向着更加理性和规范的方向发展,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关注重点也从用户群体的“明争”转移到支付场景深度布局的“暗战”上。

市场:野蛮生长迈向有序发展

没有了红包大战,移动支付市场稍显沉寂,不过看似沉寂的市场背后,却是应用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喜人态势。根据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研究报告》则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40261.1亿元,环比增长达24.8%。预计2015年下半年该市场规模将达51763.8亿元,环比增速为28.6%。

对此,银盛支付负责人表示,无论是互联网企业的市场抢夺,还是传统金融行业的转型,支付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入口,而移动支付未来巨大的市场规模,更是引来众多企业的垂涎。

最近一段时间,谷歌、苹果、三星等互联网巨头企业纷纷推出移动支付服务,放眼国内,移动支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普及,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迅猛,用户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监管制度的完善远远赶不上移动支付的发展速度。之前缺乏法律法规的情况下,移动支付市场可谓“野蛮生长”,创新和打“擦边球”的情况并存。而伴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监管部门也正在加大监管力度,市场的规范发展提上日程。今年7月份联系下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是对第三方支付市场结束“野蛮生长”的预警。银盛支付认为,虽然政策监管力度加大是否会抑制创新的讨论一直都存在,但是移动支付市场的规范发展已经成为主旋律。

争夺:支付场景成为制胜关键

相较之前在“入口”上的频繁交火,如今巨头似乎更加中意场景上的巧妙布局。伴随移动支付应用不断普及,以及市场格局的初步形成,巨头正在将目光从原来的线上逐渐转向线下以及线上线下的互动,大力丰富移动支付的线下应用场景。相信很多用户已经感觉到,似乎就在不知不觉间,身边能够使用移动支付的场所越来越多,超市、商场、便利店、药店、餐馆等都可以使用手机支付。

银盛支付认为,消费服务场景已经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强有力引擎,移动支付的战争已经逐渐转化为场景的战争。支付入口、支付场景和支付服务已经成为影响移动支付成败的三个关键因素。

“场景化支付”一直都是阿里巴巴打造商业生态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支付宝加强了线下便利店、超市、餐厅等日常消费场景中移动支付应用的布局。作为抢占市场的策略,支付宝不仅给线下的商户免费安装扫码枪,同时费率也低于其他传统的线下支付工具。

在支付宝大展拳脚的同时,腾讯金融也在排兵布阵。2015年年初腾讯金融和便利店品牌7-11开展合作。6月,腾讯与中石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以及O2O等业务上开展合作。7月,财付通宣布QQ钱包和滴滴打车开展合作,滴滴打车App正式接入QQ钱包支付,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在内的54座城市的用户可以使用QQ钱包支付打车费用。

与支付宝、财付通专注于C类用户不同,银盛支付更专注于B端商户的服务。银盛支付通过跨行业商户的联盟合作探索更新更高效的运行模式,延伸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在消费方面,银盛支付通过银行卡收单业务、POSP收单系统、传统POS、mPOS为商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支付与信息服务解决方案。在融资理财方面,银盛金融集团依托银盛支付、金融增值服务、商旅服务、投资管理等优势,推出了银盛贷网贷平台,为中小企业额商户解决融资难题。

事实上,除了针对C端客户的支付宝、财付通,以及专注B端商户的银盛支付,包括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在内的业界各方都将目光瞄准了“场景”。可以预见,在各方的积极推动下,移动支付场景将在短时间内快速丰富,而对于用户而言,出门不带钱包将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一个支付改变生活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