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最近一些P2P平台被经侦敲门的消息老是占据着笔者的朋友圈,其中一些不乏体量较大的平台。由于目前监管措施不到位,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横生,尤其P2P平台跑路、坏账等现象已屡见不鲜。对于这样一个消息,相信各位看官跟笔者一样,对此不会感到吃惊。笔者认为,乱象丛生并不是正是由于中国式P2P行业的根结使然——平台不是单纯的信息中介平台。

央妈和银监局近段时间接连公布监管意见稿中,一再强调,P2P平台是一个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需要银行或者第三方平台对P2P资金进行监管。希望通过此方式避免平台资金流断裂或其他原因倒闭、跑路。然而通过这些方法真的可以避免跑路现象吗?笔者认为这些监管政策即使实施了,也不能避免该现象的发生。在中国式P2P根结还没得到解决之前,该政策的实行只不过是“即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的P2P平台换个方式拿哨子而已。

国内外的P2P行业几乎是同时诞生,但却在发展中,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横观国内外的P2P行业,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外的区别:

风险管控差别。除了个人对个人的业务外,国外P2P的资产端主要来自于投资银行或者信托基金。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资产端,往往由传统金融机构进行风控管理。通过撮合传统金融机构强大的风险把控能力与互联网扁平化等优势相结合,平台不仅可以扬长避短,专心经营,而且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

反观国内P2P平台,随着行业融资速度的大幅提升,平台面临着有钱无处投的窘境。众所周知,目前国内金融体系相对闭塞、优质资产端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平台寻找优质资产端能力相对较弱。同时,由于平台大多从业者半路起家,在没有丰富金融知识底蕴的指导下,盲目进行风控管理、寻找实力较弱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或者平台自保。如此一来,平台将投资风险进一步叠加到投资者身上。

是否接触资金。无论是美国、德国还是英国的海外平台通常都是采用竞标的方式,将通过风控核查的借贷者挂在平台上,融资成功直接转账至融资者账户,平台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平台没有接触投资者的资金。真正做到了信息中介平台。

而国内平台一般是平台先发标,之后融资在平台或者第三方托管上,再进行转账汇款的方式将资金转至融资者。这种模式使平台很容易接触资金,导致行业乱象丛生。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渐出台,业内人士相信该现象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然而天石金融CEO吕元飞认为,即使监管政策的出台,作用也微乎其微。只要平台没做到真正的信息平台,就还有触碰投资者资金的可能性存在。

中国式P2P行业乱象的根结在于国内的P2P平台并不是一个金融信息平台。国内P2P平台自身独揽了传统金融投资机构的全部工作,而没有与他们合作,强强结合,扬长避短。最终导致行业内乱象丛生,笔者相信这就是关键所在。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