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关于e租宝一事,尽管人云亦云,但我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是清高或者站在任何一方的角度来倾诉,更无关替谁说话。写这篇文章,必然会招来各路同志吐槽,但作为一个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来说,只遵从此刻心中所想,不能怕遭受吐槽就轻易放下手中的笔。提前声明,这篇文章只限于一篇无心的随笔,不做任何用途,不起任何作用,更不能当真。虽写某宝不如说是某宝式的一类,并没有针对任何一方之意,只是想敲醒点什么,算是对以后投资的一个警戒。所以,欢迎各路大咖尽情吐槽,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8日,e租宝(以下简称“某宝”)总成交量745.68亿元,总投资人数90.95万人,待收总额703.97亿元。这匹黑马从被调查到轰然倒下,业界人云亦云,直到今天,话题还在发酵。

某宝引发的讨债等各路事件,一定意义上就像是在证明这是个既想要金钱又想要节操的时代。做行业难,做平台难,做投资人更难。关键时刻,投资者对平台的要求普遍偏高,一边追求个人利益,一边要求平台保持节操。平台稍有不慎,立遭千夫所指。而今,某宝与 P2P之间的关系似乎像绑架,又像一个震耳欲聋的业界传说。

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无论一个平台曾经多么辉煌,无论它曾经多么让大众瞩目,无论曾经它有多少“贴心朋友”。直至有一天,它节操没了,才发现曾经高大上的一切都是零,大势已去,接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吐槽与谩骂以及同情便向它不停涌来。受不住社会打压的决心,它痛哭流涕,满目疮痍,过后不是崛起就是彻底完蛋。

当某宝负面消息满天飞,有人将某宝负面影响上升至了P2P整个行业,认为这会给P2P行业抹黑甚至影响整个P2P的发展。有人批判性的认为某宝不是P2P,先搞清楚再下结论,不要给P2P添乱,不要和P2P挂钩,两者不能相提并论。有人则不屑地断言它不是P2P。

当初,某宝安然无事做到一定规模的那段时间内,没有人会在意甚至怪罪它不是P2P还要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到处宣扬声名的行为。因为它做出了成绩,做出了盛名,与P2P绑架在一起通过各路媒体宣传,算是给P2P长脸,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增光添彩。而如今,一旦出事就听见各方埋怨它招摇撞骗,急于撇清关系、撇清责任的意味,是否有点着急。当初某宝借P2P行业专家之名为自己贴金的时候,不见怪罪之意,现在出事了再站出来说撇清责任,是否显得有矫情在作怪。某方面上讲,似乎和“物品有用的时候都觉得好,没用了或者没有利用价值了就一脚踹开”没什么不同。

有人怪罪各路媒体,有人剑指平台本身,有人埋怨各路曾站出来为之说话的商业大佬,等等。可究竟该怪罪谁呢?怪罪至底,恐怕谁也脱不了干系,包括投资者本身。因为整个过程就如同一张密织的关系网,更为关键的是,这张网的名字还叫互联网,还牵扯着众多和金融有着千丝万缕的东西,抽一根动全身是必然。

怪各路媒体?有人说媒体玩的是有钱人的把戏,只要给钱,出名就不是问题,当真?看看曾经宣传的多少品牌出名了最后又倒了,害了多少无辜的百姓,花了多少冤枉钱,搭上了多少条无辜的生命。当然,这一点不可否认,一些出自媒体的宣传误导了部分受众,使其上门购买产品,结果丧财丧命。

可是,这些媒体就该承担全部的责任吗?他们就全不是出于好心吗?不尽然。一些媒体宣传无非也受其他行业或者同行业热点新闻以及市场大众借势传播的炒作影响,“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就足以形容。实际上,它们本身并不具备所谓的鉴别能力,就像某些明星代言某些产品,除了能看生产字号自己品尝下味道,还能做什么呢?所代言平台存在黑账交易的内幕能让他知道吗?总不能指望他们从源头上鉴别,如果是那样,岂不是个个都是专家?

另有一些媒体火速传播,无非是想趁此借机博取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多的点击量,本心也是想让更多的大众了解这个企业,认识这个产品多么好。换句话说,潜台词就是“你听说过这个产品吗?据说不错,你要不要买?”,只是潜问,并没有强制每个人去买,也就是说要不要买最终的决策权还在于投资者自己手里。一定程度上,部分媒体最初给予如今的害群之马宣传或许仅限于单纯某方面的考虑,就像有人出钱做事一样,既然收了礼就要完成对方所要求之事,形同一桩买卖,完成了承诺就如同任务到此完结。当初并没有上升到万一出问题自己需全权承担后果的层次。然而,恰是这种借热传热的行为给了投资者潜在信用背书的作用,让投资者信以为真或者抱着试试的心态假戏真做了。

怪平台本身?P2P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有谁能明确说清。我国的民间借贷,法律不完善暂且不说,跟征信系统接轨了吗?怎能没有风险,想必当初出来投资的时候,这些情况很多人都应该是了解的,出事了再做事后诸葛亮,怨天尤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真被老虎咬了又后悔了。投资者不想冒风险,平台就想吗?但凡想认真做下去,长久发展的平台,谁想让投资者承担如此大的风险?谁不想要都好好的。又何尝不想为用户规避风险,夸下责任全担的海口,但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如果这样做,对企业而言,业务压力势必倍增;对用户而言,为降低风险,平台贷款准入门槛等要求难免会有所波动,用户是否还能保证可观收益很难说,多方面将受到影响。即使是风控严格的平台也不敢保证不会出现坏账,所以只能慎投。

怪投资者自己?细想想,为什么被骗,是因为贪心吗?是因为真的不懂鉴别吗?或许都不是,如果是因为单纯的这几个原因,那么为什么有的人看了无数的防雷文章,还是掉进去了?其实,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一个“信”字。众所周知,不管是平台,还是投资者个人,大到国家,小到个人,信任对任何一方都至关重要,生活中也屡试不爽。但信任就一定是与你共患难的铁杆兄弟吗?不是的。它可以给我们带来价值,但价值也有好坏。如今,社会上很多人被骗不都是因为信任吗?但假设没有信任,或许就不会存在被骗。至于,眼下是否还有某宝式的平台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为自己贴金,私下里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谁又能看清真正内幕?或许只因我们看不见而已。

关于某宝与P2P的关系也是众口难调。某宝明确地说它自己是P2P了吗?某宝在百度百科上的简介为“某宝是钰诚集团全力支持的互联网金融A2P平台,以融资租赁债权转让为基础业务。”指出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但并没有明确说是P2P,而是A2P。当然,之前关于某宝宣传的A2P运作模式比其他的p2p平台安全 ,现在回头再来看,不然。

对行业而言,如果说P2P被约定俗成看做了行业所有P2P模式创新的一个笼统概念。那么,是否该理解为某宝自己都没明确说是P2P,只是为了绑架p2p名号借力来宣传自己,我们又何必去将某宝与p2p捆绑在一起,将芝麻放大成绿豆,自欺欺人。何况,P2P是否摘清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而P2P也是互联网金融中的一员,不管某宝是不是P2P,P2P都不得不承认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即使某宝不是P2P,何不大大方方地承认这个行业就是有风险,又能怎么样,乐于投资P2P的群体就不投了吗?无论身处哪个行业又并非它一家独大,它胃坏了,难道大家都不吃饭了吗?面对互联网金融,需要敬畏,与其着急划清界限,不如坦然对待,坦白交待,也便于投资者提前做好风险准备,让投资者三思而后行,而不是赔上辛酸泪。

还有说法称,中国大部分P2P都是假P2P。以某段时间内国外对P2P的定义来看,或许说中国大部分P2P都是假P2P还能说得过去。但每个人观测角度不同,仅凭定义一概而论或者凭一家之言就说我国大部分P2P 是假的,未免说的有点绝对了。首先,P2P发展,自然要经历多个阶段,从引入到成长到成熟,中间由于各种原因,谁也不能保证说P2P会保持最初的样子一成不变,所以说P2P是个阶段性产物。其次,也不定非要将国内的P2P与国外的P2P相提并论,追随国外的脚步,毕竟国情不同,政策不同,很多方面都有出入。P2P既是由国外传入中国发展到今天,势必已经沾了我国特有的习气,不如说是有中国特色的P2P。

最后劝诫各位,投资P2P,没有后悔药,大部分人更不具备火眼金睛。如果做出投资决定,就要做好承受风险的心里准备。万一有意外,事后,无论找谁为自己投资后果买单,都不如当初下赌注的时候就为自己做好打算。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