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银行业正面临着与分类共识账簿技术(区块链)相关的困境。在各大银行试图寻求恰当途径以适应比特币出现的同时,比特币却向银行展示了技术如何革新,如何振奋人心,及其这一年的发展如何可喜。银行对此项技术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对比特币本身却不感兴趣(比特币的发展历程曲折,其匿名等特征不符合该行业当下的发展规范)。这暗示着银行可以避开比特币网络而运用类似的技术开发自己的私有网络。

然而,分类共识账簿技术本身并不具有革新性,甚至都不能算作一项新技术;而在比特币支付中运用这项技术的方式却是具有革新意义的,这种意义的实现归功于比特币独具的三大特点:

1. 可在任何网络平台以支付形式实时转换价值,成本低,无需中介;

2. 具有工作证明共识机制,确保透明、公开、无许可的永久事实资源(任何人均可参与共识达成过程);

3. 难以侵入的永久性安全网络,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进步(无论计算机变得多么强大,仍将需要51%的比特币矿工计算能力以制衡其能力)。

银行的难处在于对他们而言,比特币的这些功能中尚无一种能在其私有网络中有特别的用武之地。银行之间早已实现快速高效的转账支付(至少在国内已经实现)。在私有网络中,共识机制无需工作证明或无许可,其安全也不是与公共比特币网络同等级别的计算能力就能确保的。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 "区块链"在私有网络中的运用目前仍没有任何突破性进展,以及为什么众多银行仍在寻求能给他们带来行业性利益的支付领域和资本市场中的用例。

因此,银行能否从分类共识账簿技术获益?个人认为至少在支付领域可以。未来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发展模式,以跨境支付作为引线开端(跨境支付已经发展成熟,支持再创造),接着是银行间结账,最后是账户间的加密货币支付(或许是比特币,或许是银行/中央银行发行的加密货币)。

2016年,银行将面临两大两难选择。首先,是否要向利益尚不明晰的私有网络领域投资,或者说是否应该接纳公共"区块链"网络,开发比特币的显著功能?第二,应该运用该技术重新开发已有的商业程序,诸如支付、证券结账等,还是发展新的商业模型,如微支付或M2M支付?

行业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将在明年更加清晰。个人认为2016年末,银行对比特币和公众网络的认可度将会加深,新的商业模式也将成为主导。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