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前阵子有媒体报道,湖南工业大学多名大学生曾遭遇骗子忽悠,在众多平台上帮其进行大额购物零首付分期或者直接贷款,承诺学生不必负责还债,并支付给他们一定的好处费。但是,在钱或商品交付后骗子便立即消失,有的大学生“背负”的债务已经高达两万元。

11月,笔者一个大学生朋友王某接到了一个亲戚的电话,请求王某将自己的身份证借给他办理分期贷款。王某出于义气和信任将身份证借出,预料之外的是亲戚长期不还钱,王某差点被告上法庭。

此类事件已屡见不鲜,但更让人心惊的是,有人从中嗅到了“商机”,让大学生代办“分期贷款”竟然成了一种诈骗手段。

越来越多的学生遭诈骗案例不断曝光,引发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整个大学生市场消费分期的模式和风控能力都遭到了质疑。

笔者认为,这种大学生被骗确实存在个人因素,但各大消费分期平台是否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呢?

1、分期平台是否有义务在明显位置对大学生进行提醒?

比如切勿使用个人信息替他人进行贷款,无论是承诺提供“好处”的陌生人还是关系好的同学;比如切记理性消费,勿盲目攀比等等。

2、平台对于贷款对象还款能力的判断并不可靠,是否应该对额度进行限制?

笔者查询发现,大学生通过分期付款购买商品的贷款额度可高达七八千元,期限可长达两年,还款情况并不乐观。

据曾经在某大学生分期消费平台工作的知情人刘兆峰谈到,虽然目前大学生还款坏账率很低,但逾期不还的却大有人在。“有些学生是确实没钱,他们本来就是从生活费中挤还款,遇上个突发情况,比如学校或班里举办活动交钱,生病住院等,钱就不够了。”刘兆峰说,还有的学生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反正就买一次,即使逾期不还被拉黑也无所谓。

3、大学生不还款时,平台的催收该如何进行?

这可以算是一个政策雷区,一旦对学生催收出一点事情,平台迅速就会被打压掉。

4、让大学生通过分期进行超前消费是否存在道德风险?

有业内人士此前质疑过,大学生应该好好在学校读书,合理使用父母提供的生活费即可;还有学者呼吁过,应该禁止消费分期进入学校。

北京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张麦昌律师分析道:“虽然为大学生办理分期消费是合法的,但商家的做法从商业道德上说是不妥的。因为商家明知大学生不具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分期付款买高档手机,大学生很可能承受不起,商业上存在一定风险。之所以仍办理这种业务,是因为摸透了家长心疼孩子,不会眼睁睁看孩子因为欠款成为被告的心理。可以说,商家对大学生的高消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许多分期平台为了更好地切入大学生的消费场景,在各类软件如“饿了么”、饭卡充值网页等多处都接入了自身的分期“按钮”,但还款时是否不够方便?

某有大学生贷款业务的平台CEO指出:“趣分期的模式是,我在场景A形成一笔债权,借钱买东西,场景B我又借1000,场景C又借,你想象一下这种体验是什么样子?可能在A记得还钱,在B就忘了,可能C还了D又忘了,这种体验很糟的”。

6、各个分期平台是否应该共享数据?

如果有大学生在不同平台分别进行分期消费而平台并不知情,此类风险确实难以把控。虽然现在各大平台的竞争还比较激烈,但也确实需要在某些方面联合起来形成共赢。

综上所述,消费分期贷款,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的分期消费贷款,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风险难控制、道德受质疑,平台或许真的该考虑下眼前的盈利之外的事情了。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