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大众的钱包在2015年遭受了多重的打击。特别是股民群体,已成为了一种悲情色彩的标签。社交网络上对于股市和股民的调侃就充满着一种黑色幽默。在股市之外,互联网金融理财也点燃了中国人的投资热情,但同时,部分的问题平台却造成了投资人血本无归的惨剧。但即使这样,投资人对于新兴的各类理财产品,却依然充满着兴趣。

这给出我们一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突然热衷理财了?原因自然是错综复杂的,有些涉及到社会问题的因素难以言说,这里只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

时代不同了 大家对于钞票的态度不同了

过去,中国人是出了名的守财奴,美国人在脱口秀里调侃中国人比印度还抠门,印度人好歹还在打折时逛商场购物,中国人是天天逛商场可是只逛不买。这种情形现在表面上扭转成中国人到海外疯狂购物了,但要注意的是“疯狂”背后是大多数人抱着这辈子就出一次国可劲儿花的心态造成的。

中国人的守财还体现在居民储蓄率上,美国居民存款率很低,但中国居民储蓄率雄踞全球首位,创下两个“最”,第一个“最”是全球储蓄金额最高,第二个“最”是人均储蓄金额最高。原因在于购房、教育、医疗等预防性储蓄行为的普遍,这个涉及到社会保障体系不过多阐述。总而言之,过去中国人习惯存钱的原因在于以备将来不时之需,而现在这种心态发生了变化。

虽然储蓄利息很低,但中国人骨子里相信“钱生钱”的道理,相信“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这种从结果推导出原因的社会规则,钱存在银行里几年之后不升值反因物价上涨而贬值,结果富人通过银行贷款辗转腾挪愈发富裕。所以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钱能生钱”的认知已经根深蒂固,促使国人对待金钱的观念发生转变,开始转向将闲置资金投向股市或者理财产品。

互联网抹平信息鸿沟 让社会大众能接触理财

互联网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过去投资理财是有钱人的游戏,并不属于社会大多数。原因一方面在于闲置资金的短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投资理财的接触较少认知不足,亦即信息不对称。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

过去,徘徊在投资理财门外的人在自我理解中认为理财是有一定门槛的,是需要一定的资金储备的,但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直接将投资门槛拉低为0,改变了这一错误认知。过去,人们认为投资理财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事实上的确很重要),但互联网金融产品傻瓜式操作直接将操作门槛降低为0,再次打破人们固有认知。

另外,互联网金融产品对投资渠道的拓展也是中国人将钱从储蓄账户中拿出来投向理财产品的重要原因所在。过去,中国人有钱,但是投资无门,股市风险大,基金黑幕多,房产投资又有诸多条件限制,若非如此中国大妈也不会一窝蜂地抢购黄金。现在众多理财产品一涌而出,自然吸引国人蜂拥而至。

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0、90后,对于互联网金融有着更强的接受程度,堪称线上理财的主力军。互联网让我们可以简单又好玩的赚钱省钱,当互联网一代人手中掌握着更多的可投资资产后,互联网投资自然也就更加广受欢迎了。

内心的不安全感与投机心理

中国人突然热衷投资理财,从心理上看原因来自两个方面的不安全感,一方面是对未来的不安全感,考虑到潜在的教育、医疗等开销不得不提前做出打算,但因短时间内无法赚取巨额财富,只得抱着投机心理将钱投向股市或者理财产品上。

不安全感的另一方面则是对“钱攥在自己手里是否明智”的不安全感,这牵扯到房价、物价等各个方面,许多人开始盘算,假如现在不把钱用作买房等投资,几年之后房价和物价大涨,而我的钱还是那么多,相比之下反而贬值了,实在不明智。所以许多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钱到底应该攥在自己手里还是拿去投资?”

以上三个原因大概就是中国人突然热衷理财的主要原因,但也正是国人对理财的趋之若鹜也让许多不法分子趁虚而入,抓住投资者急功近利的心态以投资理财为名行非法集资之实,过去的2015年各类金融诈骗手段已经让我们领教其可怕之处,但是正如那句调侃“傻子太多,骗子明显不够用了”,随着各种新型诈骗手段的出现,许多人还是防不胜防落入圈套。

中国人的腰包鼓了,但对待投资理财显然还是个新手,缺乏专业知识和风险认知。或许投资理财产品的用户们应该在脑门上贴个纸条:新手上路,请多关照。

理财新手碰到理财新品,那更是需要双方的互相了解和磨合。特别是手握着真金白银的投资人,如果不能充分了解投资产品的风险所在,必然会要吃亏“交学费”。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