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还记得被玩坏了的这张图片吗?其中的小米雷军似乎对农村创业领域十分感冒,曾在几期公开演讲中多次谈到农村互联网,而且是开口必谈农村互联网。农村互联网更是被其视为了风口方向中的一个。

与农村相比,城市已经成了互联网的红海市场,很难再在短时间内挖掘潜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了,于是,农村成了下一个蓝海市场,而且近来一系列的数据也不断在证明农村市场也具有着互联网金融的先天基因。

阿里先是盯上了拥有十几亿用户的庞大农村电商市场,推出“千县万村”计划,建立县级运营中心1000个,村级服务站10万个,之后又面向农村种养殖大户推出了信贷产品“旺农贷”,在全国设置村淘点6000余个。最近又有媒体曝出,“千县万村”计划目标进行了修订,提出全国至少要建设2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20万个村级小服务站,在全国招募20万个合伙人等。

而京东则针对农户农资采购难、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推出了农村信贷产品“京农贷”,同时,京东金融将乡村白条等作为了布局农村消费市场的通道。至2015年12月底,京东服务中心覆盖了800多个县,乡村合作点覆盖了15万个行政村,它在力争实现全国所有行政村的覆盖。

阿里和京东虽是两个例子,但看好农村已然了然,且在这些数据的背后,蕴含的是大量的投融资需求,而这些投融资需求很可能将演变成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一场革命性爆发。

鲶鱼效应需靠农村互联网金融激活

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一定程度上使之前贷款和理财只能徘徊在银行理财产品和存款中的中小企业迎来了一个窗口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P2P网贷平台的道德压力,让基金等更灵活的中小企业理财产品从中受益,短期内刺激了A股大盘上涨,但遗憾的是结果大局未定。不过,同时还加速了互联网金融渠道下沉的速度,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这似乎有意在促成鲶鱼效应,让中小企业充当拉动经济增长的鲶鱼角色,扭转我国经济下行的趋势。但长期来看似乎有点杯水车薪,中小企业融资想解渴还需要农村互联网金融伸把援手。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多数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相对较少,而很多中小企业大都活跃在二、三线城市和四、五线城市的城乡结合部,而银行门槛过高是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原因,农村市场尤为突出,而在农村发展互联网金融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个短板,但如何让更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参与到广大的农村市场,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农村互联网金融需正视各种挑战

目前在农村市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方式有随电商渠道下沉售卖金融产品服务(阿里巴巴和京东),个人放贷,线下直营为主等几种。抛去不同发展模式的优劣不谈,如果打通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脉络,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自然需正视因农村地域辽阔带来的各种挑战,比如如何培养广大农村用户理财观念,如何进行理财教育等。

一定意义上,在农村发展互联网金融,需对口广大农村中低收入阶层以及中小微企业的投融资需求,侧重于符合农民利益的金融产品,而如何寻求到一条适合农民口味、符合农村互联网金融特点的发展路子来引导农村互联网金融走向规范化是个难题。

相比城市,农村信用卡使用率较低,信贷记录不完善,缺乏资金近亲借钱是常见现象,而这也成了横在农村发展互联网金融路上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农民用户个人信用如何去审核和评估,一旦出现信用问题引发了逾期和坏账该怎么处理,都有待解决。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但下沉到农村的实质不应是所谓的“存款搬家”,也不该是进行银行式的直销,而是将传统银行金融机构解决不了的服务进行普惠覆盖到线下,让接触不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人买到了。不落实的普惠金融永远是在耍流氓,如果只是将所谓的普惠停留在概念层面上,而没有一套实际的完备体系去落实,那么,农民或需付出一定代价,而这个代价能否收得回来很难说。

尽管挑战重重,但如今站在风口之上,农村互联网金融迟早将迎来一场革命性的爆发。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