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如今的大数据,或许还更多的停留在概念层面。对企业和消费者而言,可用的大数据仿佛既没有实现真正的“大”,更没有实现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到信息并进而形成知识和预测的作用。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数据科学的蓬勃发展无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限的数据资源则成为限制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主要瓶颈。

与民间大数据相比,政府大数据无疑是一座“金矿”,信息量约占九成。从去年的两会委员提议到《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启动制定,政府大数据开放已经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开放大数据在国际上早有成功经验,2009年,美国率先在data.gov上开放政府数据,拉开了全球范围内开放政府数据的大幕;2011年,由巴西、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挪威、菲律宾、南非、英国、美国等八个国家组成的开放政府合作伙伴(OGP,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成立,联合签署了《开放数据声明》;2013年,八国集团联合签署《开放数据宪章》,承诺最迟在2015年底前向公众开放可机读政府数据。我国也有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开放大数据的典型案例。2015年4月,贵州省政府批准成立国内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所交易数据中的一部分就是政府大数据,核心数据涉及政府统计大数据,政府审批数据等,客户群体适应性相当广泛。目前,北京、上海、广州、贵州等省市已经走在政府大数据开放共享的前列。

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大数据红利多

促进大数据创业。宏观层面,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015年5月26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数据交易白皮书》显示,201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767亿元,同比增长27.83%。预计到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228.81亿元。在这一大环境下,创业者不仅看重人才、技术和回报,更首要的是获得来源稳定、真实性强和获取成本较低的大数据,这正是政府大数据的优势所在。

拉动多个行业的发展。行业层面,政府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以央行征信系统为代表的大数据征信就是其中之一。然而,不论是政府系征信还是即将获得首批征信牌照的民营系征信,在垂直行业的深耕上则显得力不从心,抛开发展阶段和人才要素,无疑还是缺乏好的数据源,因而做不出“小而美”的产品。除了大数据征信,政府大数据在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经济金融等诸多领域都有应用场景。政府共享手中的大数据将会给许多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让大数据的应用更加深入的渗透到生活中,更加贴近实际需求,而不是只停留在概念与炒作层面。

开放政府大数据也是各地方提升竞争力的一个新机遇。目前大部分大数据企业和大数据创业企业都分布在京沪两地,专注于大数据在以公用事业为代表的具体场景应用层面的企业还不多。地方政府加速并精准的开放有地域优势的政府大数据是吸引大数据创业企业和人才的合理途径之一,并有望以此为依托创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反面,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政府大数据在市政建设中的应用已给公众提供了一个展现政府公众形象的平台,如果能进一步有选择的公开政府大数据,实现公众可视化,也能刺激政府努力优化效率和注重廉洁自律。

政府大数据开放仍面临挑战

政府和有关部门如何合理把握公开内容和公开程度是其中之一。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有些政府数据目前只对大公司开放;开放的数据并没有有效的应用场景;政府数据云没有建立起来等等。在联合国划分的政务公开的四个发展阶段中,第一个阶段是分散型的信息提供,第二个阶段是政府信息的集中发布,第三个阶段是政府与公众有来有往的电子政务,最终达到的第四个阶段是联通的政务服务,即打造一个以公众需求为中心,政府围绕这个需求提供政务公开服务。因此,对哪些目标受众开放,开放哪些具体行业以及开放到何种程度都是要综合考虑、不断权衡的;否则开放再多,一旦供求不匹配,都无济于事。

开放政府大数据落地难易程度未知。虽然去年8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且以《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代表的系列文件也正在编制过程中,但要求地方政府共享大数据其一与部分地方政府有利益冲突,其二具体操作权仍保留在地方政府手中。此外,政企合作的风险和责任划分也不明确,由于涉及到隐私和安全问题,企业在实际开发和使用政府大数据时也会面临一定难度。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