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毫无疑问的是,P2P进入了寒冬。

2014年开始,被传统金融压抑已久的造富梦想由互联网金融解放,然而2015年下半年开始,一股寒风吹醒了这场梦,紧接着几个大事件让这个梦彻底破碎。2015年12月接连爆发的e租宝、大大集团事件,以及更早的泛亚有色金属,还有那一份2015年P2P死亡名单里,1300个平台的名字看起来触目惊心。投资人怕了。

更可怕的是,P2P迎来了“资产荒”,2014年P2P愁的是资金端获客的问题,获客成本从数十元/人飙升至数百元/人,市场空白很多,那时面临的是“资金荒”,拉到新客户才能盘活整个平台。但是2015年发生了反转,优质的资产少之又少,投资人变得更加谨慎,导致平台活跃度降低,进而陷入恶性循环:项目匮乏—平台筛选项目的标准降低—加大风险—资金端收紧—平台面临双重压力。

而今年一月份的消息又再度火上浇油了一把,农行下发了《关于立即停止与违规违约支付机构合作的通知》,通知中明文表示关闭全部涉P2P的交易接口。国有大行的一刀切让其他银行开始犹豫,也让P2P从业人员感到危机的来临。此外保监会的规定也是模棱两可,一方面允许了保险公司和P2P公司的合作,但另一方面又提示风险让保险公司谨慎选择合作的P2P公司,一时之间使得双方的合作难以继续推进。

风口的收紧随之而来的是收益率的降低。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2014年,P2P行业平均收益率达17.86%,2015年为13.29%,2016年1月份为12.18%,收益率连连下跌,而业内人士称,今年大多P2P平台的收益率都会降至10%以下。

从资金荒到资产荒,问题平台拖累了整个行业,收益率下降,遭到银行的“抛弃”,尽管P2P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诋毁,但从2015年下半年可谓遭到了最强烈的打击。监管、技术、资金、资产,天时地利人和每一样都不沾边。

18个月整改期亦是苦寒期,为回暖做准备

即使有“10%存活率”的预言,P2P的玩家们还是会拼尽全力去争取。监管方面为P2P预留了18个月的整改期,但这18个月的时间似乎并不充裕,因为要整改的地方太多了。业内人士预言现存3000家P2P行业最后将只剩下300家,其余的要么死掉要么转型。

那么在回暖之前,P2P公司可以做些什么呢?

1、盘点自己的优劣势

如果现有的P2P各种排名当中,都是在几百名开外,那么趁早放弃砸钱吧,因为砸也砸不出市场份额的。有希望活下来的首要任务是密切关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动态,因为地方政策更具有实操性,只有符合这些地方政策的才能继续玩下去,对应细则该备案该办证的都迅速办好,硬性规定如实名制注册制度、信息数据备存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都是在技术比较容易实现的。

比较难实现的是关闭线下推广业务,这一点如果严格实施会死掉一大批中小平台。因为就目前而言,很多中小平台是通过线下基础反哺线上业务的,要么放弃线上业务转为线下,一转回到解放前;要么忍痛放弃线下业务,努力拓展线上,但是资金压力很大,而且线上获客力度不够,一部分将会在其中被拖死。

2、转型可能会死,但不转型必死无疑

标题适用范围是排不上号的中小平台,在盘点自己的优劣势之后,如果继续做P2P就会挂掉的话,那唯一的办法就是转型,虽然转型也有可能会挂掉。可以专注垂直领域的P2P借贷,比如车贷、房贷、消费贷、企业贷款、过桥资金贷款等等,一方面清楚知道资金的用处有利于风控,另一方面做专做深对于小平台来说节省了很多成本,再者纯信用贷款也只有有大数据背景的大平台才有能力去做,小平台做的倒闭率会非常高。

除了向垂直化转型,还可以成为金融机构的线上渠道,例如对接银行理财产品做线上渠道的理财超市,虽然利率比较低,但是赚的是渠道费而不是利息差。不过股票配资和债券转让的事情因政策规定干不了了,做股票配资的转做委托交易也是一条出路。

小结:成功者经常会说这样感谢的话:“感谢那些绊倒我的人,让我有力量重新站起来。”而活下来的P2P或许也应该感谢这一场寒冬,因为寒风越是彻骨,配在身上的盔甲越是坚硬。不知“10%存活率”的预言是否成为现实,但死掉一大片是必然的。只希望留下的都是浴火重生的凤凰。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