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日,郑州大学生因为负债百万走投无路跳楼的事情一时间成为各大新闻的头版头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很多人有很多种看法,目前就网上网友的意见主要分为两派,一种意见认为是大学生自己没有一定的风险理财意识,另一种认为是这些大学生信贷机构盲目放贷,不加区别,风险控制意识太差。

有人说,提供给大学生的债权是优质的债权,也有人说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不具备偿还能力,又身处在社会与校园的交口之中,容易引发不理智的消费,不是优秀的债务承担者。但是在中国,这样的忧虑其实并不存在。民间的金融系统早就通过家庭,将每个人的金融需求串联在一起。大学生在外开展贷款活动时,很多借贷机构就已经默认他的父母家人在其背后进行担保,“子债父偿”让大学生贷款好像已经成为不需风控的优质资源,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贷款在近些年迅猛发展的原因。

相关机构在宣扬大学生信贷的时候往往强调以下几点,一,大学生群体的特殊身份,认为大学生的学历背景等,在未来求职过程中有较于一般青年高的收益期望,对于未来债务的偿还能力较强;二,大学生群体往往拥有较好的家庭教育背景,担保能力较高,出现债务危机的时候能够有较高程度上的风险再偿还能力。不仅有未来的债务偿还能力,而且有现阶段的代偿能力,大学生贷款好像离实际上的次级贷款距离很远。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的是,中国大学生已经不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数量级别的了,2015年大学生总录取率达到75%,大学生身份已经不能够成为极其优质的资源的代表,相反已经成为很普通的身份代名词。

第二,家长代偿的金融体系并没有在相关的合同中得以体现,并且我们同时要注意到,现阶段,中国的各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以及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很不完善,相互的信用交互工具并不完善,一个学生有一对父母,但是他能够因为这个因素在很多不同的小贷公司、大学生贷款机构等获得不同程度的授信,平台之间的相互封闭,导致了同一个借款人的过度担保,郑州大学生的例子就是如此,每笔看似不多的两三万元的授信,父母尚且能够偿还,当重复授信的事件不断发生,积少成多达到上百万元的时候,大多数家庭已经无力一次偿还债务,最终只能导致“父母担保”的轰然倒塌。

第三,大学生信贷用途并不明确,在中国贫困的家庭学生已经可以享受到助学贷款的政策,上学所用的学费可以延迟到获得劳动收入之后偿还,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信贷大多集中在日常消费以及易耗品消费上,但是消费是个无底洞,同学之间的消费攀比将会进一步激化这样的情况。资金的需求量比较集中,况且距离学生自己获得收入的时间过长,风险收益并不能得以完全覆盖。大量涉足大学生信用贷款,只能导致揠苗助长,将没有完全成型的金融需求过度采撷,最终小则导致学生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大则会导致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崩塌。

风险控制严防信用泛滥

看清了大学生次级贷款的风险之后,相关的金融机构就应当理性地面对这个所谓的“金融大市场”了。前段时间商业银行信用卡部门已经捂紧了大学生申请信用卡的口袋,而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代表之一的支付宝,其旗下的花呗也只给予大学生几百元的信用额度,信用泛滥次级贷款横行,美国的08年金融危机就是由于信用泛滥导致的资产崩溃。

在央行大量放水货币利率不断下行,货币量不断上涨的时代,极容易造成信用泛滥,从而使得泡沫不断涨大。大学生信贷泡沫已经初现端倪,而房贷泡沫已经几乎病入膏肓。谨慎放贷,严控风险,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葬送掉长久的利益。

我们正经历一个由互联网金融引发的信用泡沫时代,而我们的监管部门应该去考虑校园贷款是否合法合规,权衡网络贷款走进校园给在校学生带来的利弊,警惕消费贷款向更多的大学生群体蔓延,避免类似悲剧和信用危机的发生。

前段时间的沈阳大学生0首付在舆论批判中暂告一段落,金融机构若不能把控好风险控制,只在意如何去雁过拔毛,只能是饮鸩止渴之计谋。作为金融机构的从业者,既要严格的审核每个借款人借款项目,也要积极建设起来一套完善的征信系统,防止信用泛滥。健康的、可持续的金融环境才是普惠金融的实现要义。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