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所谓“公益众筹”就是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的人在网上发起善款捐助活动,以期得到爱心人士帮助的众筹项目。最近,我们经常在朋友圈看到的募捐活动,就是众筹网站“轻松筹”的一个项目分支。据介绍, 从第一例“白血病爱心众筹”起,已经有23,465例公益项目在轻松筹发起,总支持超3,793,508人次,筹款约187,522,653元。而据媒体报道,很多项目在上线几天的时间内就能轻轻松松募集到几十万的资金,这得益于人们的爱心和网络的强大。而与此同时,随着个别众筹项目的曝光,“公益众筹”也在经历着信任危机的考验。

事件一:父母为身患重病的女儿筹集医药费,网友出于热心在短时间内资助十几万善款,女儿救治无效离世后其母却在朋友圈晒出出国旅游及各种美食照片,网友纷纷表示被欺骗。事件二:26岁的德国留学生谢同学,患上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手术费治疗费几百万,家庭无力负担,希望好心人出手相助,筹集金额高达500万。短短两天时间内就在国内众筹平台上筹集了超过50万金额。而随后却引发质疑,因为在德国的注册大学学生都需要购买强制公保医疗保险,治病和药费大部分都是要报销的,500万医药费信息有失实之嫌。这两起众筹事件引发社会和媒体对“公益众筹”这种模式的质疑。自己出于爱心捐赠的钱款究竟流向何处?

这种信任危机其实并不罕见,只不过从之前的线下演化到线上。比较线上高大上的所谓的“公益众筹”,我本不该联想到街边摆摊的“求助者”,他们一般衣履阑珊,多数身有残疾,铺张纸,拿个碗在酷暑寒冬中坚持求助。在少数搅局者被媒体曝光夜间出入高级宾馆餐厅后,每天收到的爱心应该也大不如从前。有人甚至把“公益众筹”比喻成“高级要饭”,确实,仅仅通过一段催人泪下的求助文字和图片,就能在几天的时间内在网络世界筹集数十万善款,无论从时效性还是操作难度上讲都与线下大相径庭。我们不仅要问,当这种求助活动变的如此“简单易行”,是否真是一件好事?

首先,我们相信这些 “轻松筹”的发起人绝大部分都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不否认爱心人士慷慨解囊的相助。但不排除有部分人弄虚作假,借求助之名行苟且之事。因为网络的虚拟化让这些求助者不必和捐助者出现实质性的接触,大大降低了求助成本和准入门槛。一旦事后被媒体曝光并通过互联网传播发酵,这种消费社会爱心的行为将会引发严重的信任危机。

其次,即使针对那些有真实需求的求助者,越来越简单易行的“求助”模式也容易滋生人们的侥幸心理,既然在患病之后能够这么轻松的筹到钱,而且几乎是毫无成本的(仅需将筹的善款的2%交给平台,这些钱本来也不是自己的),那么又何必支付高额的保险金购买保险产品以防万一?一旦虚假的求助肆意泛滥,这种单向的捐助模式将社会爱心“消费殆尽”,与遭遇不测甚至整个社会都将是一场不幸!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公众爱心不容肆意消费,平台必须加强对众筹项目真实性的核查和对善款流向及使用的监督。“公益众筹”的模式也有待改进,单向捐助模式不可持续,需要平台设计出一套闭环程序,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