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近日发布了首份《中国个人征信行业报告》,报告认为,个人征信市场即将爆发。

​2015年,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许可 8 家机构进行个人征信业务试点,标志着中国个人征信业向商业化迈出第一步,首批个人征信牌照将于近期正式颁布。

因此,2015年 也被称为个人征信市场的 “元年”,从银行贷款、消费金融到租房租车,信用不但影响个人在传统金融领域的金融活动,也开始影响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个人征信商业化的大潮正在涌来。

然而,对于经济体量巨大的中国,《报告》认为,央行主导的集中征信系统负载过重,而薄弱的个人征信体系直接影响了社会融资成本、放贷效率和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由于央行征信中心成立时间较短、主要覆盖有信贷记录人群,但还有很多人群由于缺乏历史信贷记录,成为传统信贷机构 “服务不了” 的客群,难以低成本地享受基础信贷服务,而金融机构也在承担着高额线下尽调成本和巨大的信用风险,抑制了经济活力。

这就迫切需要个人征信的发展。首先,个人贷款风险评估是个人征信在金融领域的最核心应用。近年来消费文化盛行,社会对信贷消费方式的接受程度也在提升,加强了对个人征信服务的需求。过去五年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余额的年均增速达到 19-24%,信用卡贷款余额更是实现了超过 50%的高速增长。

根据 BCG 中国个人金融市场模型预测,尽管中国宏观经济增速将变缓,但未来五年个人信贷余额仍将以年均复合增长率 14%左右的速度拓展至约 55 万亿,为个人征信市场创造巨大发展空间。

其次,P2P、众筹、第三方支付、虚拟信用卡、互联网保险等创新业态层出不穷。但金融业的基础设施并没有做好准备,以 P2P 为例,P2P 平台尚不能直接接入央行征信中心查询客户信用信息;尽管央行征信中心依托下属机构建立了网络金融征信系统,为网贷企业提供征信服务,但由于该系统尚未加入全国统一征信体系中,仍造成大量借款客户信息缺失。

征信基础设施的薄弱导致了创新业态的异化,P2P 由初创时的平台模式转变为给投资者担保的模式,而各家机构在风控中的重复建设也造成了行业资源浪费。

第三,共享经济时代,去中心化的服务出现,从出行、住宿、餐饮到 物流、教育、家政,社会闲置资源得到共享,而共享经济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单纯依靠平台规则难以约束供需两端的行为。为缓解陌生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共享经济通常会引入双向评价体系。而征信企业基于其数据,有机会多元化自己的产品与服务组合,在金融领域的核心应用之外拓展业务。

个人征信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正在得到改善,《报告》预计,个人征信行业的基础资源供应机制,即个人相关数据合理合法的征集与交易机制将在中短期得到大幅改善。

目前已观察到有地方政府牵头或行业中的大型数据拥有者发起数据交易平台。BCG 预计在中短期,中国个人数据的征集与交易将走向透明合规。数据从生产、聚合、加工、到交易的价值链将逐步清晰。大型数据交易平台或数据中间商将主导数据资源的供应。同时催生众多专业数据公司,在数据分析、可视化等细分领域通过技术与行业专长的结合来提供增值服务。

BCG 报告认为,未来中国个人征信行业更趋向于走公私兼营的混合型发展道路。

BCG 预计,中国的个人征信行业仍将出现少数巨头,将通过相对应用广泛的 “通用型” 征信产品主导市场,这是行业 “数据累积型 + 智力、专业、资金密集型” 的特征使然。当前由央行主导的征信中心仍会是金融借贷场景中的核心机构,而大型数据拥有者结合其技术、资金与场景优势,将有望跻身行业主流。

以美国为例,个人征信业诞生以来,企业数量从顶峰时的 2200 多家经过几十年的充分竞争,发展成如今的益博睿、艾克菲和环联 3 巨头独大的局面,此 3 家公司 2013年 收入占据了全美个人征信市场收入总额的 63.5%。

但同时,“小而美” 的细分领域冠军也将生长。虽然缺乏自有的广泛数据基础,资金实力也相对有限,他们或依靠独特的数据资源和专业的分析技术退守产业链上游,或依靠深入的特定行业专长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场景决策支持等增值服务在细分市场中精耕细作。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