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日,各界对债转股方案的争论闹得沸沸扬扬,为了解决商业银行高不良贷款率与高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债转股”似乎要重出江湖,再次回到公众的视野。商业银行高不良贷款率的持续走高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大背景之间是否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呢?商业银行“债转股”方案是否具有迫切性呢?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高不良贷款率和“债转股”。

自2013年中后期开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现出持续走高的趋势,净利润的增速也逐渐下滑,不良风险攀升。上市银行的年报显示,工、农、中、建、交五大行2015年累计增加不良贷款额2393亿元,其中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达1.43%,农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2.39%,工商、建行、交行的不良贷款率均超了1.5%。与此同时,我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也持续走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债转股”方案重新被提了出来。今年3月,华融能源(原熔盛重工)在香港的特别股东大会高票通过了向债权银行或其旗下实体发行新股份的决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也表示可以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来逐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旨在化解商业银行万亿左右潜在不良资产的“债转股”方案似乎渐行渐近,其主要意义是为了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提升资产质量,同时解决非金融企业部门的高杠杆率。但是,专家学者们对“债转股”方案褒贬不一,因为在现有的法律制服下,似乎“债转股”是并不被允许的,其执行是需要得到国家的特批。而且“债转股”对降低不良贷款率和企业杠杆率的效果看起来只是表象的,并未能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可能把潜在的风险覆盖。

21世纪全球兴起了互联网革命,而互联网金融也成为了当下最热的词汇之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普惠金融,但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业的竞争。自从2013年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头迅猛,余额宝与2013年第三季度正式上线,此后第三方支付交易成交额增长,2015年第三季度突破9万亿,P2P网贷成交量也成指数型增长的趋势。不少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稳定性、存贷款业务、风险承担等做了研究。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发展对现金和银行卡支付进行了一部分替代;小额理财产品的高存款利息,如余额宝等,吸引了大量散户的银行存款;P2P借贷等为人民的小额贷款提供了便利性,网络借贷平台的成交量不断攀升。

互联网金融的兴盛似乎抢占了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的市场。那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看似迫在眉睫的“债转股”方案之间是否有关联呢?商业银行的持续走高的不良贷款率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之间是否有着必然的联系呢?我搜集了一下速途研究院和银监会的数据,把第三方支付交易额、全国P2P网贷总成交额以及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做成一张图表。图中可以看到, 2013年三四季度后,伴随着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的扩大及P2P网贷成交量的增长,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由之前的平稳转为迅速上涨的趋势。其中2015年第四季度,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达1.66%;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达1.53%;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达1.4%;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2.48%;外资银行达1.15%。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似乎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增长变现出了正向的促进作用,如此看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似乎推动了“债转股”方案实施的迫切性。持续走高的不良贷款率即与时代背景相关,也是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稳定性的表现。“债转股”方案似乎是时代的产物,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状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施行“债转股”方案也表现出了国家对新时代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呈积极应对的态度,是执行金融改革的脚步。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