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基金淘宝店这个存在,很像基金业年轻时的一个梦想。想法很伟大、很美好,但是真正落地很难。

据悉,从5月份开始,基金公司的淘宝店将批量下线。如果此消息最终落实,那么从2013年11月首批基金淘宝官方店开业,到2016年5月,“淘宝基金”的梦想仅仅延续了两年半的时间,就走到一个看似是终点的时间节点。

相对于其前期准备的巨大人力物力投入,以及承载的巨大期望,这都显得过于短暂了。

“基金淘宝”的梦想淡去,再次验证了一个规律,即金融产品的“互联网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独立且艰难的过程。既不可完全依照金融行业的规律推算,更不是彻底的“互联网规律”。一个金融产品的商业模式是否成功,不仅仅取决于销售平台的大小、代销产品的好坏、乃至销售费用的多寡,更涉及诸如客户心理与行为的判断等等高难度环节。

“诚不可以寻常思维度之”。

仅就基金的互联网销售这个层面看,基金行业过去两年半的“试水”,至少留下了以下经验教训。

其一、最适合互联网销售的永远是低风险金融产品。基金公司登陆淘宝平台很大程度上是看重了淘宝数以亿计的存量客户,尤其是数量巨大的年轻人。后者被视作基金行业未能有效覆盖的“处女地”。

但事实上,无论多年轻的互联网买家,其消费习惯都和他(她)们的父母并无二致。从淘宝店开张时算起,销售良好的就是固定收益和货币类产品。而直到今日,这个规律依然无法改变。

且读一下首批基金淘宝店上市的一段报道:“泰达宏利、南方、鹏华、博时、广发、万家、银河、国泰等30家基金公司正式在淘宝开张,开始出售基金产品……店内的产品几乎都是低风险产品,以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为主,各家基金公司的“明星产品”也都在列。还有一些基金公司新产品选择在网上首发。”

据悉,在所有互联网平台中,销量相对良好的产品依然是——固定收益类产品。行业中人期待的通过时间积累后,投资者风险偏好上移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其二、单公司主导的互联网销售模式,无法和平台模式相比。基金淘宝店的基本设置类似大型购物商城,各品牌的公司在其中各自开设专柜,形成人流的集聚。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个方法好像难以与第三方销售主导的平台式相比。

尤其是在权益类品种的销售上,单个基金的店面和第三方销售的差距是比较明显的。这个似乎表明,在权益这样的风险品种上,平台推荐依然是销量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当然,淘宝平台自身的资源配置可能也有一定影响。类似的案例还体现在各家基金公司的电商网站销量上,从行业反馈看,目前大多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尽管尝试了诸多的营销手段,从PC时代到手机时代,从微博到微信再到视频,但目前看,真正直接带动的销售总额仍然比较有限。

其三、成本因素,不是权益类产品网上销售的关键因素。基金的互联网销售,一个非常重要的“卖点”是成本。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个因素在权益类基金的销售中只能起到很小的刺激作用。

这表明,即便当今时代,广大的互联网买家对于权益类产品的净值波动仍然难以完全适应。除去净值连续上升的牛市环境,基金行业的权益类产品通常很难形成持续的资金流入。内地市场要形成相对理性的基金资产配置趋势,还需要很长时间。

从这个角度推演,目前行业内如火如荼的基金“定期定投”的推广,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会看到太多的市场效果(当然,这个推广,对于能够最终接受的投资者,还是有益的)。

真正的突破,可能还是要借由其他方法和其他渠道来产生。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