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这个月一开始,笔者的微信朋友圈就天天被“友谊的小船”刷屏,“媒体圈”、“IT圈”、“公关圈”等各行业文案大牛竞相发挥才华,衍生出各种版本。虽说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行业有着迥异的解读,但附着在“小船”上特殊的社会现实和心理却折射出信任的脆弱,而反应在一些行业诸如互联网金融行业上,规则的混乱、底线的失守掀起巨浪,信任的小船脆弱之至。

信任的小船驶入新阶段

互联网金融整个行业一直在媒体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伴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爆发式发展,也不断爆出非法集资、跑路等行业乱象,金融创新的道路上问题重重。与此同时,行业监管整治也持续得到关注,互联网金融迎来整治期。

4月14日,国务院组织14个部委召开会议,确立将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展开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并发布相关配套文件引导整治方向。

随后,央行牵头成立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举办了成立以来的首次培训会,并向部分会员下发《互联网金融统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等文件。按照文件要求,开展互联网支付、股权众筹融资、非公开股权融资、P2P、银行网络贷款、互联网消费金融贷款等业务的公司均需按要求报送六大类统计信息,超340项具体项目标准。业内一致认为,这一举措表明了互金行业监管工作已进入到实操阶段,从运营数据入手,实行系统化监管。

在行业规范发展的路上,互联网金融必然终将回归金融属性,强有力的风险控制来稳舵成为金融创新平稳前行的关键。

风控为金融创新稳舵

蚂蚁金服首席执行官彭蕾曾感言“什么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如何理性、透明、持续、稳健前行?”

她表示从多年的实践看,有几个根本的原则不能违背:首先,互联网金融要源自真实的商业需求和金融需求,用互联网术语来讲,业务的发展都是“场景延伸”的必然结果。其次,是要有风险意识和技术能力。

她强调,互联网金融以技术和大数据为基础运行,但也绝不能出现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甚至系统性风险,反倒是要发挥技术在风控上的优势,建立起强大的风险甄别能力和可追溯的风控流程。互联网金融的特征是“小额化、碎片化、随时随地化”,没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在风控上是走不通的。

上海乐融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CEO王文阳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金融的本质是风险和回报,金融服务不能盲目追求收益和规模,一定要严守风控。他提及,网贷行业资金端的成本要高很多,资产端的开发主要相对于次贷群体发放,资产质量的下滑、投资端的压力一直是存在的。

王文阳认为:“所谓新金融不是为了金融而做金融,而是把金融融入到实体业,如电商白条,已然就是金融的一部分,可以实现与实体物资交易灵活而紧密、无缝的链接,让交易成本更低,让资金使用率和经济效率更高。”

未来的互联网金融长什么样?

“评价一个社会的信任基础,看互联网金融;建构一个社会的信任基础,互联网金融不可缺席。”互联网金融创业领袖许建文4月1日在与《连线》杂志创始主编、世界互联网思想巨头凯文·凯利同台对话中提出,互联网金融承担了建构“信任基础、责任基础”的必然义务,“互联网并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本质,但它把受众范围无限扩大化了,它与每一个受众的连接都是在建立一个信任渠道,未来社会的信任基础从哪里来?就要从这些小微的个人和细节里一点点建设。”

而凯文·凯利则预测,到2025年,地球上每个公民都将使用互联网,“分享、使用以及追踪新的文化力量将主宰我们的机构和个人生活。”这也意味着在数据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重要的未来,物联网将会搜集越来越丰富的个人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这些数据最终将提供越来越廉价、越来越精准的征信体系。

而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在经历了阵痛之后,开始慢慢走上规范。2016年被看作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多项行业监管政策发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但互联网金融的健康、规范发展,唯有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互支撑,才能提高监管效率和促进市场创新,为信任的小船插上隐形翅膀。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