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题记:《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是肖风大哥给我推荐的第一本书,俺一口气买了六本分发给老友,结果自己束之高阁。上个月偶然翻出,细细品读,自责不已,主编韩锋先生也是好友,书中谈及的很多人都是身边老友,区块链的思维也把我带向更高的理想。我想我们是对的,金融兴国。

还记得去年共享金融100人成立大会午餐会,姚余栋先生点名让肖风和肖飒两位给大家发个言,按照长幼顺序,肖风先生发表了区块链未来的演讲,对于较早研究比特币的俺而言,虽然不陌生,但确实脑洞大开。尤其是,肖兄谈及其万象实验室在进行智能合约实验,以后的合同不是法律合同,而是一串串代码,还能触发条件时自发执行,俺当时第一反应是要颠覆我们律师行业,并产生了一定的忌惮心理。这可能就是我之后将区块链技术束之高阁的原因,即便被大咖们拉进了区块链讨论群,俺也悄悄观望,谨慎发言。今天浅薄地谈若干个人观点,供大家批评指正。

1、区块链与实名制

昨天中午与一财资深媒体人沟通,美国如何发展“科技金融”?如何平衡大数据与个人隐私的关系?我谈到一个观点,我国法律体系中有一个重要的渊源长期被忽略,即:国际条约。而国际条约被我国政府承认后,效力极高。如今关于科技探入个人信用领域,各国政府颇有戒备,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认为应当把个人信用做人为区分,划分为人身权部分和财产权部分,后者金融机构可用于甄别信用和拓展商业机会,而前者坚决不能搞歧视(这与美国近现代各种反歧视有关,国人可略过);而欧盟相对传统,有消息称他们认为,个人很多大数据信息是私密的,不能被用于商业化。至于我国会向哪边借鉴,不敢轻易判断,活久见。至于我国监管机构可能目前要求类金融平台实名制一说,我们认为:对于信息流传播的中心制监管,在如今的金融科技发展大潮下,意义大大减小。当区块链解决了“我是我”的问题,也根本不用证明“我妈是我妈”。

2、六亿网民的战略意义

放开“二胎”制度,充分说明我们的人口红利问题被正视。几乎每位善良勤劳的中国人都在为更好的生活奋斗,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网民,如何把网民转化成“战略势能”?我们发现《关于区块链认识的对话》一文中,高红冰先生给了三张图:一是中心扩散图,只有一个中心;二是多中心扩散图,有N个中心,但彼此没有勾连;三是网状图,每个点都是中心也是支撑。

我想这已经形象地说明了,如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每个人都是信息发布源,都是证明别人的人,都是被人证明的人,都是印证别人之间互相证明的人。这样说有点拗口,咱们还是接着说人口变风口。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我们发现国际经济规则和组织的变化加剧,强大的网民资源将众多区块链绑定在中国法域内,也许我们可以有所作为。

3、比特币与法币

比特币不用多解释,就是几年前疯狂了一把的数字货币(俺的托福写作老师李笑来先生曾是中国拥有比特币数量最多的人),俺初次接触还是在中关村车库咖啡,有一次公益法律咨询,偶然看到一位年轻的外国小伙子在吧台跟服务员叨叨,很多人围观,后来才知道那是国内首次接收比特币实物消费,也是赶巧了。法币,指的是法定货币,例如我国的法币是人民币,美国的法币是美金。法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流通的货币,通常为纸币或铸币。对比而言,比特币是数字货币。那么,各国对比特币的态度怎样呢?多数国家对比特币的态度表面开明,实则保守。为啥这么说呢?大家注意观察,几乎世界上的大国对比特币不是一棒子打死,而是承认其财产性质,不承认其货币地位。如同我们在网络游戏打怪,赢了游戏币,这些虚拟货币有一定的财产价值,但不能在社会上自由流通。2013年12月3日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将比特币在我国的法律定位定为:虚拟商品,否定其货币地位,并强调了比特币的洗钱风险。我们尊重监管机构的规范性文件,但是必须要说, 比特币蕴藏的区块链技术恰恰可以解决洗钱问题,尤其是国际洗钱难题,甚至可以解决贿赂与反贿赂问题。比特币在某种程度上是全球范围的公开会计账本,可以追溯和公证每一个区块的来龙去脉,而我们私人计算机又参与其中成为witness,反倒是能够解决国际洗钱、贿赂等顽疾。

区块链1.0版本基本体现在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上,而区块链2.0版本即:合约,我们将在后续文章中阐述一个传统合约从业者对于被颠覆的合约的复杂微妙感受,敬请期待。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