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这表明监管机构对于正式放开个人征信领域还存在疑虑。其中,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问题或许是央行最主要的担忧。

有消息称,央行对于首批入围个人征信牌照的机构的终期验收已经接近尾声,最快有望在未来两周正式发放牌照。

《国际金融报》记者就该消息向其中一家试点机构负责人求证,对方表示目前还未得到确切的消息。“近期只听说央行要进行检查,但没有听说要发牌照的事情”,上述负责人表示,“而且近期牌照应该还是发不了”。

“难产”的牌照

央行个人征信牌照不是第一次“难产”了。

2015年1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

《通知》还强调,上述机构要严格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进行准备和完善,达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切实做到依法合规。

然而,在6个月的准备期结束后,首批个人征信牌照却仍未下发。有媒体报道称,去年7月央行曾派工作组到8家征信试点机构进行验收,主要调查业务内容、合规情况、技术保障等方面。

几个月后,央行再次对个人征信入围机构发布了《征信机构监管指引》,在机构设立许可和备案、征信机构保证金、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四个方面设置了监管规定。

此后,关于个人征信牌照发放的事宜又再次沉寂。上述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央行开展试点以来,不定期地会让第三方征信公司汇报进度和准备工作的情况,“这一次的检查也是类似的内容”。

谨慎的央行

为何央行对于发放个人征信牌照如此谨慎?

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监管机构对于正式放开个人征信领域还存在疑虑。其中,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问题或许是央行最主要的担忧。

之前,央行行长助理杨子强曾表示,当前信息滥用现象较为严重,实际操作中不经授权采集信息、强制授权采用信息、一次授权终身使用信息等屡见不鲜。

央行对于个人征信信息的保护一直较为严格。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牌照的发放上,还体现在信息的使用方面。

2013年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规定有接入意愿同时具备接入条件的两类机构将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通知》下发一年多后,各地方陆续有小额贷款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但要求极为严格。按照规定,申请接入征信系统的小贷公司,要逐笔上报借款人、担保方、贷款金额、利率、贷款卡办理等全部业务信息,经审核通过后才能接入。

一家拥有全国牌照的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至今公司还是无法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审批贷款时只能通过其他机构间接查询借款人的信息。

数据公司之路

除了央行本身较为谨慎之外,试点情况不尽如人意或许是另一个原因。之前,曾有入围首批试点的征信机构在机场推出快速安检通道,并引发了争议。

据媒体报道,央行曾退回了几家机构申请牌照,原因在于这些机构没有想好要做什么征信产品,就去申请个人征信牌照。

而成功拿到入场券的8家机构,也展现了不同的产品基因。比如,芝麻征信、腾讯征信依靠各自庞大的用户数据;考拉征信由拉卡拉发起组建,聚焦于小微商户信用评分;中诚信征信和鹏元征信的大股东是以企业信用评级业务起家,这两家主要面向机构提供服务。

对此,世界银行集团东亚太平洋地区首席技术援助官员赖金昌认为,征信不是信用评估,征信不是越多数据越好,征信也不是风险评级,征信的数据应用在什么方面都是有规定的。

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王煜也曾表态,征信市场的容量有限,不容易赚钱。做征信需要资金、技术、人才以及主体大量的信用数据。征信市场必须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征信市场发展反对重复建设,反对一哄而上。

赖金昌认为,一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的全面征信机构不会超过几家,除此之外都是会死掉的。“因此建议对这个行业有信心的人,尽量往专业征信机构做,尽量往数据公司走”。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