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5月13日,央行公布了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并不好看,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同比、环比均出现较大降幅。

4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5556亿元,环比下降57.18%,同比下降29.87%;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10亿元,环比下降67.85%,同比下降28.86%。

不过,央行的结论是总体上当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然较强,我们看看央行是怎么回答的,然后不妨再对比看看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是如何解读的,问题的真正症结又在哪里。

一、人民币贷款下降解析

1. 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影响。今年4月份置换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不低于3500亿元,若还原这部分置换因素,今年4月份新增贷款超过9000亿元,同比多增约2000亿元,增幅约28.25%。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置换是个大手笔,按照央行的“新口径”,新增贷款中还原债务置换数据,我们会得出下面的结论。新增9000亿元,其中仅地方政府债务占比38.89%,个人中长期贷款(主要为房地产)占比47.56%,余下的13.56%,再扣除央企、国企和其他大型企业的份额,小微企业能分多少羹?

2. 季节性因素影响。4月份成为传统上的贷款小月,基本上只有3月份增量的50-60%,今年仍然延续了这一季节变化模式。

用数据说话,2015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下降18.90%,2014年4月环比下降26.22%,2013年4月环比下降25.43%。呃,“基本上只有3月份增量的50-60%”,历史数据好像真不是这样的。。。。

3. 风险管控和不良贷款核销。在资产质量管控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银行贷款投放比较审慎,尤其是产能过剩领域的贷款。有的银行在4月份集中核销了数百亿元不良贷款。

银行贷款投放比较谨慎”,这是一句大实话,也道出了人民币贷款新增大幅下降的本质性原因。面对不良攀升压力,银行信贷投放谨慎情有可原,问题在于,银行信贷融资渠道受阻后,其他的融资渠道并未填补缺口,导致社会融资规模整体出现大幅下降。

二、社会融资规模下降解析

1. 人民币贷款新增下降。见上文,不再赘述。

2. 企业债券融资下降。4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2096亿元,比上月少5094亿元,比去年同期新增480亿元。

今年以来,国企和央企债券开始违约,刚性兑付的信号越来越明显,洪言微语在《债券违约持续发酵倒逼市场融资结构重构》一文提到“‘刚性兑付’打破后,尘归尘,土归土,当市场基于信用风险的角度为债券定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同一家企业的债券利率甚至会高于贷款利率。原因不难理解,债券的购买者中并非都是银行机构这样的信用风险行家,越不懂行,要求的风险溢价越高,会成为推高债券利率的重要因素。”

在此背景下,企业发行债券的积极性下降,同时,市场对债券的需求量也快速下降,很多银行已经暂停了信用债购买。

3. 若口径包含地方政府债券,数据会更好。此外,人行解读,当前的社会融资规模不包括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鉴于4月份地方政府债券净融资额1.0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将达到1.82万亿元,同比多7574亿元。

在解读人民币贷款下降时,央行提到若还原地方政府债券数据,数据会很好看;解读社会融资规模时,再次引用同一理由。也许,真的没有其他更好的理由了吧。

三、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未变

1. 最后,央行强调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未变。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好,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好,大家要先搞清楚一点,即央行的货币政策松紧与实体经济融资难易并不能挂钩。原因很简单,央行的货币政策是需要传导的,需要依赖银行转化为贷款融资、依赖债券市场转化为企业债券融资,若传导渠道出了问题,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只是高涨的房价、大宗商品投机等,而不是对实体经济的更大支持

四、急需解决的症结在哪里?

综上,洪言微语认为,当前最大的症结是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出了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小,反应在数据上,就是月度融资规模的大幅下降。解决思路,不外乎“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两个方面。

1. 盘活存量。要尽快疏通货币传导路径,一是提高银行贷款发放积极性,根结在不良资产处置问题。需要从不良率考核、不良资产证券化、债转股、不良资产核销等各个方面出台综合方案,宜早不宜迟。二是控制债券市场违约的持续发酵,打破刚性兑付是应该的,但要看把握好节奏,确保债券市场的正常运转不受大的影响,为供给侧改革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2. 用好增量。要发挥好互联网金融在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方面的积极作用。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P2P网络贷款、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受不良资产的困扰相对较小,且机制灵活,勇于创新,整体仍处于高速发展期。在传统货币传导路径面临问题当下,用好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