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中国4月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增量大幅下降引发担忧,其中新增贷款创下7年来同期最低值,社会融资总量创下6个月最低,M1大增而M2增速创下去年6月以来新低,M1和M2剪刀差创6年新高。但央行周六答记者问称,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并没有改变。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未来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

央行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去年为平抑股市异常波动注入较多流动性导致M2基数大幅抬高,未来几个月在M2正常增长的情况下,其同比增速仍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9、10月份之后M2增速将回升。

央行周五公布数据显示,4月末M2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22.9%,比上月末提高0.8个百分点。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从3月的1.37万亿元暴跌60%至5556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暴跌至7510亿元,比上月减少1.65万亿元。

央行表示,4月数据变动主要是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加快、银行风控压力和核销不良等影响人民币贷款少增,近期债券市场违约高发促使社会融资规模环比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中并未包含地方政府债券。从我国情况看,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获得的融资很大程度上也是用来支持实体经济的。若加上4月份地方政府债券净融资额1.0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将达到1.82万亿元,同比多7574亿元。”央行称,由此可见,在考虑了季节性变化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债务置换等因素后,总体上当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然较强。

央行并表示,地方政府债券大量发行以及“营改增”对税收产生影响,4月份财政存款大幅增加9318亿元,同比多增8217亿元,影响M2增速约0.64个百分点。另外,股市降温、银监会规范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促使银行同业业务增长放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月数据。

信贷井喷局面就此结束

单纯从数据观察,信贷与社融表现是比较差的,这或许与4月份后央行对信贷采取审慎态度有关,因此暂时无法得到金融数据转坏是经济疲软或需求不足的结论,但数据与本周初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的对稳增长需让位于调结构、反对加杠杆硬推经济的观点一致,让市场预期更趋于一致。

权威人士表示,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在现实情况下,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多位分析人士表示,这应该代表了今后信贷政策的走向,意味着央行对信贷的审慎态度将会是长期状态,信贷井喷局面应已就此结束,短期货币“大放水”情景难再现。

“融资增速的突然回落,意味着信贷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结束,这将导致本轮经济企稳的短周期已临近尾声,其长度较市场预期更短,经济下行压力将提早显现。”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分析师刘东亮表示:“M2的回落其实也预示不久后经济指标将见顶回落。”

“后续信贷走势取决于政策刺激是延续还是回撤。权威人士讲话后,政策走向如何演绎尚需且行且看。”财新智库莫尼塔董事总经理,宏观研究主管钟正生表示:“考虑到去年二季度较高的GDP基数,以及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冰火两重天”的现状,我们倾向于认为,财政发力不会猛然回撤,从而货币配合也不会说停就停。5月新增信贷或有小幅反弹,但一季度井喷之势断难再现。”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亦表示,货币政策大宽松时代已过去,中短期内降准降息不会重临;即便未来信贷增速再加压力,在逆回购+MLF(中期借贷便利)+PSL(抵押补充贷款)成为货币政策新组合的背景下,央行仍可通过PSL等准财政信贷工具托底稳增长,因而全面宽松难现。

“供给侧改革会以相对柔和的方式推进”华泰证券研究所高级宏观分析师宋雪涛表示判断称,去杠杆不会通过货币宽松的方式来稀释,经济增长不会以强刺激的方式来强求。股汇楼三市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各回各位,而非作为保增长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真正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真正稳健。”权威人士专访对前期货币宽松的预期或许有一定修复。

经济增长让位调结构 再度强调供给侧改革

今年年初以来,多位经济学者表达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复苏带动经济增长的担忧。因此3月末深圳、上海等城市纷纷提高了二套房首付成数等政策,一线楼市房地产发展过热势头得到遏制,也使得各界关于楼市继续大幅上行的预期弱化,并导致住房相关贷款减少。4月,住户部门新增贷款为4217亿元,相比3月减少2166亿元。楼市上行预期弱化、债市风险加大和监管强化等因素是社会融资规模下降较快的重要原因,预期分化和不稳定是内在根源。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数据大起大落除与上述直接原因有关之外,其内在根源还在于各界对经济增长前景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和预期不稳定有关。稳定的投资和消费预期是经济增稳长的关键,她建议宏观管理政策要引导当前不稳定预期向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转变,更加注重沟通方式的选择。

“随着对前期市场面和政策面等预期信息的逐步消化,内生信贷需求将发挥更重要作用。”李佩珈表示,“新增社会融资和信贷的大幅下降并不代表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的根本转向,多种现象表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正在进一步恢复。”比如4月PPI重工业生产资料指数为99.1%,相比上月上升5.5个百分点,表明工业领域价格正在较快反弹,此外二季度也是基础设施发力的关键期,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新增信贷有望恢复性增长。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表示,中国经济长期来看只有通过改革才有望实现U型复苏。虽然年初经济短期回升,随着政策从需求侧稳增长转向供给侧改革、货币回归中性观察、一线房市销售下滑等,经济面临再度回调压力,但预计季度间波动不大。他建议,政策需要减税、放松管制和保护私人产权,呵护实体,放水养鱼。

“需要考虑,如果人为管控确实压制了真实的融资需求的话,则代表着新一轮金融压抑的回归,这反而加大了实体经济获得资金的难度,债务借新还旧压力将显现,或带来更多债务违约风险,如何在稳增长与控制系统性风险间把握平衡,对央行来说不是一道容易回答的问题。”刘东亮表示。

“对融资数据悲观也没有必要。至少目前来看,对融资形成根本压制的因素:利率显著攀升还没有出现,那么即使一些货币供应问题或额度考核问题限制了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渠道也会有相应的补足。”方正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杨为敩建议,关注经济形势时,全盘格局更为重要。

不过,对于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未来货币政策在回归稳健的过程中是否明显收紧,也有专家更为乐观,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并指出,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和推进依然需要货币政策来配合,因此未来货币政策在回归稳健的过程中不会明显收紧,但在实际操作层面更多的表现为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他称:“未来在‘紧信用+货币和财政双宽’的新的政策组合下,随着未来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更多的通过财政政策引入实体经济,大类金融资产将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去杠杆的态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