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在我的书里,引用了一个《农夫卖驴和羊》的故事。经过了2015年行业的激荡和最近的ESD事件,很想把这个故事再讲讲。因为从美贷网、起点贷、速可贷、紫枫,到国湘资本、808、黑火金融、三农资本,再到大大、融业、EZB,最后到中晋(不算P2P)、ESD……在这些比较著名的雷中,无不反复提示着一点:心态比技术更重要

“大意”、“轻信”、“贪婪”是投资理财的三大忌讳

一个农夫进城卖驴和羊,担心羊被偷,就在羊脖子上系了一个铃铛。三个小偷看见了,一个小偷说:“我去偷羊,叫农夫发现不了。”另一个小偷说:“我要从农夫手里把驴偷走。”第三个小偷说:“这都不难,我能把农夫身上的衣服全部偷来。”

第一个小偷在道路的转弯处悄悄地走近山羊,把铃铛解了下来,拴到了驴尾巴上,然后把羊牵走了。农夫发现山羊不见了,就开始寻找。这时第二个小偷走上前说:“我见到你的山羊了,刚才有人牵着羊向这片树林里走去了。”农夫恳求小偷帮他牵着驴,自己去追山羊,于是驴被牵走了。

农夫回来一看,驴也不见了,就在路上边走边哭。走着走着,他看见池塘边坐着一个人,也在哭,农夫就问发生了什么事。 那人说:“人家让我把一袋金子送到城里去,实在是太累了,我在池塘边坐着休息,睡着了,睡梦中把那口袋推到水里去了。我不会游泳,谁帮我捞上来,我就送二十锭金子给他”。农夫大喜,心想天无绝人之路。他脱下衣服,潜到水里,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一口袋金子。当他从水里爬上来时,发现衣服不见了。

这就是《农夫进城卖驴和山羊》的故事,一个投资人时刻都应该铭记的故事。“大意”、“轻信”、“贪婪”是投资理财的三大忌讳。我们有多少投资人,对P2P的基本认识都没有,就看着广告、听着忽悠、薅着羊毛上场了?!又有多少人在明知有风险、明知严重违规的情况下为了奖励、为了高息以身犯险?!

安全观念扭曲,心存侥幸

这么说有点不公平。因为行业发展的很长时间里,都是没有明确规范的。真正的规范规则,是经历了2013年底的雷潮,大家开始反思之后,从2014年初的“四条红线”开始逐渐探讨,并伴随着接连不断的平台暴雷而成熟、清晰的。

但现实是残酷的。从过去两年的经验看,从问题平台的案例统计分析,资金池和自融是平台暴雷的罪魁祸首(其中包含诈骗,其余还包括风控太差项目逾期坏账、保障失效、拆标不当等),但这些已经被反复印证是高风险的行为,并没有引起投资人足够的重视。进入2016年,“两会”已经明确提出要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4月中旬还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互金专项整治。监管的推进和专项整治可能使得更多违规的平台提前暴雷。

在这样的形势下,还有很多投资人停留在往日的迷茫中。不能从资金安全、项目真假、项目质量、平台风控、保障措施、平台收益等根本要素去“系统地分析判断”一个平台;而是沉迷在形形色色的崇拜中。

这一路走来,我们先后迷恋过的有:1、股东背景,2、团队背景,3、媒体宣传,4、明星背书,5、合作机构,6、机构风投,7、办公场地,8、经营地域,9、注册资金,10、上线时间,11、催收手段,12、平台实力(交易额),13、风控能力(迷信大数据,各种模型理论),14、资金托管(银行存管),15、业务质量(模式),16、用户体验(包括网站页面、操作感受等),17、收益高低(认为收益低的才安全),18、担保方式(往往被信用担保、框架担保、一般担保所误)等。在屡屡遭遇挫折之后,到如今剩下的崇拜只剩下背景了(恐怖的是这背景,经常只是背影)。

其实在投资者的心里,也隐隐约约、或多或少感觉到这些指标不靠谱,明白没有哪个、或哪几个能保证一个平台是真正可以放心的好平台。所以往往在凭感觉信任的同时,又表现得没理由的怀疑,投完标心里总是忐忑不安。

明明知道不托管(银行存管)、资金池风险大;明明知道第三方支付平台不等于第三方托管;明明知道“框架担保”是忽悠人的、信用担保效率差;明明知道看不清生意模式、不能了解资金用途风险大……却又在内心深处,存一丝侥幸,对刚性兑付、对自己特别的好运抱着一丝期盼,总盼着平台为了自己的品牌会兜底、总盼着有名人背书不会出问题、总盼着人气旺短期内不会出问题、总盼着背景强大不会出问题、总盼着……

容易中雷的10种心态

1、追逐不明不白的高息。这个无需多言,刀口舔血的其实心里都明白。每种业务都有自己合理的利润水平,少数平台成本控制得好可能会高一些,有些平台推广期可能会高一些,但总体上说,高出太多必然有鬼。

2、不加分别地薅羊毛。本来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有了互联网之后,大家开始鼓吹“羊毛出在猪身上”,只是,最后谁是猪,没有定数。有人说厚羊毛是爆雷的风向标,有一定道理。

3、跟风小白。这一点,从每爆一次雷,就要毁灭一两个名人、团长就知道了。

4、不专业的实地考察。热衷于考察平台写报告的网友越来越多了,热衷于考察的投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投资人其实并不具备完整考察一个平台的能力:很多投资人本身对P2P就是一知半解,不清楚平台的业务模式和类型,也不清楚平台的考察重点,更不用说分析鉴别的方法,这样就很容易被一些平台光鲜虚假的表面、平台运营者的质朴(注意不是专业)所欺骗。这种非专业的考察,如果运气好碰到一个安全规范的平台还好,虽然没看明白,却能图一个安心;要是遇到一个只是透明但不规范的平台,导致盲从盲信,则很可能是一个噩梦的开始(害了自己,也坑了看考察报告的人)。

5、轻信考察报告。一方面可能写报告的本身就不专业,还有一个原因,报告本身可能就是营销。在参考考察报告的时候,要打听一下考察人的人品和水平。

6、迷恋虚假的背景。好多“国资”“上市”“风投”后来证实都是假的。

7、深信排名、评级。这次ESD,以及之前的EZB就是教训。

8、被广告吸引。EZB投资人闹央视就很典型。

9、贪图小恩小惠。这一类投资者占整个行业投资者的很大一部分,投哪个网站先看哪个网站的福利好,送的东西多。我有个朋友,就冲着平台送的苹果6投了30多万(其实他心里都知道是个垃圾平台),最后平台老板卷款跑了。

10、盲目分散。分散不代表分散风险,懂的人放在一个平台都不会雷,不懂的放到多少个都会雷,不懂分析,盲目分散,会雷更多。

在草长莺飞、鱼龙混杂的行业背景下,打着P2P旗号、衣着光鲜的骗子和违规操作者实在太多。在这没有英雄的世界里,规范透明是安全的唯一保障。要么远离这个市场、要么在怀疑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认真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多一分理性,多一份安全;多一些分析,多一份收益!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