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4年底登陆纽交所之后,Lending Club股价一路下挫,最近更是由于贷款违规操作的负面消息跌入谷底。大洋彼岸的蝴蝶一振翅,刮起了国内唱衰的龙卷风:你看,领头羊LC都出问题了,还是在制度法规完善的美国。P2P行业不行了,信息中介模式不行了!

事实并非如此。据了解,LC个别员工出售2200万美元不符要求的贷款给投资者,还修改了其中300万美元贷款的申请日期,但出问题的不是LC。已有分析文章指出,令LC惹火烧身的,正是其企业贷业务。

P2P做企业贷是否有益?

就像电商有to B和to C之分一样,P2P平台的借贷对象也天然分为to B和to C两端。LC是做to C的个人借贷起家的,从2014年3月开始涉足to B的小企业贷款业务。大额的企业贷帮助LC在业绩上突飞猛进,也积聚了相应的风险。假如LC坚持做几百几千美元的小额个人贷款,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次的问题贷款事件了。

我们也曾做过to B的企业贷。几年前,企业贷曾一度占到了我们总成交量的三分之一,且是我们当时唯一盈利的业务。不过在2013年初,我们做了与LC截然相反的选择,果断砍掉了企业贷业务,转而服务小额分散的个人消费信贷。为什么这么做呢?

P2P做企业贷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是服务得不到传统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然而,在具体开展业务的时候,我们发现许多小微企业客户,实际上已经被农商行、城商行甚至一些大银行服务了。P2P挤破头进入企业贷市场,其实是在与银行抢生意。

在这种情况下,P2P做企业贷的作用就不大了。但我们难免会产生疑问:既然已经被传统金融体系覆盖,小微企业为什么还有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呢?

小微企业融资贵,主要原因是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企业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情况较个人贷更为严重。我们原来做企业贷时,发现小微企业主多数年龄较大,互联网使用少,线上获取信息难,再加上企业贷大额、非标、复杂的特性,注定了其审核时难以摆脱成本高昂的线下模式。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P2P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

国内许多平台把规模扩张放在第一位,用电商的心态来做to B的企业贷,殊不知小微企业在P2P平台的融资成本高于银行,也意味着做企业贷的P2P平台承担了更高的风险。最近一年爆出逾期、坏账等负面消息的平台,多是与小贷、担保公司合作供给资产端的企业贷平台,例子有河北融投事件等等。

小微企业融资难,一方面,是银行的审慎经营规则决定的。此前有工商联人士表示,90%以上的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银行为什么不愿贷给小微企业呢?一是担保抵押不到位,二是服务小微企业贷款的担保、会计、审计、评级等中介机构基本处于缺乏状态,同时各项评估、担保的费用偏高,银行线下审核成本和风险难以控制。

另一方面,小微企业本身也存在产业结构性问题。工商总局发布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近三分之二的小微企业从事的是工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传统行业。这类行业的显著特点是技术要求低、竞争充分、市场趋于饱和、利润微薄。由于过分依赖低价格、低技术、低收益、低附加值的传统发展路径,这些行业中的小微企业多数已沦为“落后产能”。

广东属于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也是我们当初企业贷客户的主要来源地之一。2012年我们在审核借款时发现,一家合作已久的广东小制鞋厂,产量减少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甚至在淡季没有订单。那位老板告诉我们,以前淡季不至于到放假的地步,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放假,且这种状况在当地很普遍。

以这家鞋厂为代表,许多产能落后、产能过剩的小微企业,贷款不是为了谋求发展,而是为了维持生存。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间,全国已有约30%的小微企业倒闭,充分说明了来自银行或P2P的资金并不能帮助其实现转型。

据统计,中小微企业占到了我国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小微企业更需要去产能、调结构、去杠杆的供给侧改革。站在长远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不让企业贷成为落后产能的救星,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才能真正有益于实体经济。

P2P天生服务于个人消费信贷

P2P与小贷公司、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最大的区别,正是将互联网与金融结合,有效降低了金融的门槛。2013年十八大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P2P在爆发增长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普惠金融的使命。与其服务已经被传统金融覆盖的企业,我们更愿意普惠中国大量未获得消费信贷服务的个人。

P2P平台小额、分散、信息中介的定位决定了其更适合服务个人,而我国还有5亿互联网非信用卡人群,其消费信贷需求尚未被满足。服务个人、服务消费,才能真正做到普惠,使金融服务触达中国最广大的平民百姓。一些重资金端、轻资产端的P2P平台则不屑于此,非大标不做,一年下来服务的借款人数量只有几百几千,怎么称得上普惠呢?

企业贷问题频发,已经开始推动不少平台向个人消费信贷转型。这种转变并不是对过去服务小微企业的否定,而是P2P本身的定位与需求使然。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P2P难道天生不就是服务个人、服务消费的吗?

与企业贷相比,具有小额分散特征的个人消费信贷,不仅更符合监管的要求,风险也较为可控。从产品层面来说,P2P做个人消费信贷可以做到数据驱动,摆脱传统银行的线下审贷模式,不仅能迅速响应个人随时随地的消费金融需求,还可以通过大数法则来有效分散风险。

从市场角度来看,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消费金融市场方兴未艾,而消费性信贷受经济周期影响小,处于风险传导的末端。个人消费信贷在更好地践行普惠金融使命的同时,还能促成投资者与平台的共赢。由此看来,服务个人、服务消费,其实是天生的,也是P2P的正途所在。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