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金融供给最为薄弱的环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借助互联网渠道和电子化手段降低涉农交易成本、减少三农金融服务的信息不对称,开拓县域蓝海市场,已成为近期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热点之一。

传统银行、电商巨头、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市场、新兴互联网公司等各大参与方,纷纷以移动支付、网络理财、P2P、众筹、在线供应链金融等开展布局。虽然市场呈现百花齐放之势,但从业务模式看,大致可分为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电商+涉农金融模式,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以商业银行为代表传统三农金融互联网化模式,以农产品交易市场为主导的产地(销地)市场平台+三农金融模式,以及以P2P、众筹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金融模式五大类。

一、电商+涉农金融模式

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巨头,利用其流量优势、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在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集产品展示、交易撮合、营销配送、资金结算为一体的县域电商服务的同时,将便捷支付、小额信贷、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嵌入电商消费场景中,并以此填补了大量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

阿里巴巴启动了千县万村计划,利用大数据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分析,以借呗、花呗产品满足农民小额消费金融需求,以余额宝、招财宝等产品满足其投资理财需求,并通过网商银行推出旺农贷。同时,作为邮储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其近4万个网点将成为阿里布局农村金融的关键。

京东在2015年全面启动农村电商 “3F战略”,即工业品进农村战略(Factory to Country)、生鲜电商战略(Farm to Table)和农村金融战略(Finance to Country)。通过自营式的县级服务中心和加盟式的乡村合作点,京东开展“县-村”两级三农电商布局,目前已覆盖山东、安徽、江苏等省的600多个县,囊括10万重点行政村。凭借线下渠道和客户基础,京东近期推出农村信贷品牌“京农贷”,主要包括农资信贷和农产品信贷两大产品线,旨在采用数据分析和订单融资模式,满足农资购买环节的生产资料融资需求和农产品收购环节的农产品融资需求。

图1 阿里与京东涉农金融布局情况对比

概况起来,大型综合电商平台的海量县域客户群体,高频次的消费场景以及由交易积累的大量数据信息,已成其切入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有效途径。

二、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

传统农业市场高度分散,大部分利润被中间流通环节蚕食,业务和盈利方式相对单一。而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产业链整合,缩短流通环节,并通过数据收集、分析、挖掘和交叉认证,在真实全面掌握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信息的基础上,为其量身匹配基于真实交易的在线金融服务,成为农业龙头企业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一个新兴热点。

以大北农为例,其通过猪管网信息平台覆盖600万头猪的养殖信息;通过搭建涉农电商平台-农信商城,发展农资交易及生猪交易服务;在对养殖户经营情况实时掌控和经销商的长期了解的基础上,搭建农信网作为大北农的资信管理平台,并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涉农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农信网先后嫁接了农富贷、农银贷、农富宝、扶持金四个服务板块,满足农业产业链上的支付、融资和投资理财等多元金融需求,仅2014年发放贷款就超过11亿。目前,大北农通过猪联网-农信商城-农信网三大平台,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图2 智慧大北农涉农金融体系

此外,包括新希望、正大、通威、金正大、伊利等农业龙头企业,或通过自身财务公司,或与商业银行、P2P公司等合作,纷纷围绕自身产业链开展三农互联网金融创新。

可以说,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凭借多年积累的线下渠道、数据信息与客户资源,依托互联网迅速进入农村金融服务商行列,并提供独特的产业链金融服务。从国际上看,无论是孟山都,还是ABCD四大粮商(美国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法国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国际农业巨头基本都是走的产业链+涉农金融发展模式,这也是未来国内涉农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向。

三、商业银行线上化服务三农模式

目前,作为服务三农金融的主力军和国家队,以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由以物理网点经营为主的1.0重资产模式,向线下网点+在线金融服务平台联动的2.0 线下线上联动模式转型,并通过移动金融、电商金融和网络小贷全面推进。

具体来看,一是以移动金融为依托,改善农民支付环境。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银行分支机构和自助设备的稀缺,移动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发展领域和重要突破口,在推动金融服务向三农欠发达地区的覆盖和渗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行在四川等地试点推出“银讯通”等移动金融新模式,打造了升级版的村级社区银行,使农户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小额存取现、转账结算、代缴费等金融服务。邮储银行推出农村手机支付业务“汇易达”,借助手机贴膜技术实现手机支付、转账、水电费缴纳等基础服务。银联商务推出“助农取款”工程、“福农便利商圈”工程、“全民付”便民缴费、涉农企业金融服务等多个项目。

二是以涉农电商平台为依托,开展在线涉农综合金融服务。工行“融e购”、建行“善融商务”等电商平台,开辟了特色农产品频道或专区,并利用交易数据开展融资服务。上海农商行、北京农商行等在官方网站推出绿色农产品主题商城,并匹配支付、信贷等综合金融服务。

三是以大数据为依托,开展小额网络贷款服务。农行以核心企业交易数据为依据,为蒙牛等农业龙头企业的上下游客户提供在线融资。建行与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为棉农提供基于电子仓单、电子订单数据测算的网络融资服务。华夏银行与农资交易网络平台“云农场”数据对接,为在“云农场”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农户提供线上贷款、线上还款的网络化全自助服务。

本质上,传统金融机构已告别过去简单的线下业务线上化,开始积极借鉴互联网公司思维和特点,利用大数据、电商等新兴模式和技术开展涉农金融服务,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

四、农业品交易市场平台+涉农金融模式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先后涌现出山东寿光、北京新发地等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产地市场、销地市场和集散地市场在内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的建立,在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金融发展机遇。

以中农网为例,其旗下包括广西糖网、昆商糖网、中国茧丝交易网、中农易果等子平台,拥有超过10万家的专业市场上下游客户。一方面,交易平台针对不同品种、不同标准地提供居间贸易、现货挂牌等多元化的农产品网上交易模式;在生鲜农产品领域,建立了集成担保、结算、质检、仓储、运输、报关、商检第三方服务的生鲜农产品综合电子商务和现货交易平台。同时,其依托电商平台和市场ERP系统交易数据,通过担保授信、货物预售、代理采购、延期支付等方式,形成了中农网立体及多元化的涉农供应链平台金融服务体系。目前中农网已与23家银行达成战略合作,获得总授信额度逾40亿元,年融资额逾70亿元。

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3年,我国亿元以上农业批发市场由1142个快速增长到2013年的1708个,成交额也从366.5亿元增长到2.26万亿元。随着专业市场电子化与信息化进程提速,以专业市场交易链条关系和交易流水数据为基础,开展金融服务,将大有可为。

五、P2P、众筹等新兴模式

伴随P2P、众筹等新兴网络融资模式的兴起,部分平台开始探索涉足农村金融领域。

从P2P来看,宜信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面向贫困农户的公益型产品“宜农贷”,2010年推出满足农民生产和发展需求的“农商贷”。截至2015年初,两者共放款约9亿元。翼龙贷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O2O模式,有效地把农村金融需求与城市富余资金相结合,为农副食品加工、农产品生产、特色农业等提供融资项目撮合,其近90%借款用户为农业生产者,目前服务已覆盖全国1500个县,交易额超60亿元。

图3 宜信“宜农贷”流程图

从众筹看,国内第一家农业众筹平台“尝鲜众筹”于2014年3月上线,设有农产品众筹和农场众筹两大板块。2014年4月,定位于F2F(农场到家庭)的“大家种”上线,通过互联网让农业生产者和城市消费者建立长期供求关系,为农场提供稳定的销路和市场。5月,阿里巴巴启动首个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耕地宝”。2015年以来,各种农产品众筹类项目更是呈现井喷式发展, 本质上就是将农产品的生长、种植、养殖等信息整合到网上,进行预售模式(销售前置),从而打破农产品原有的零售流程,进而实现“订单经济”。

图4 阿里聚土地流程示意图

虽然目前涉农P2P和众筹资金规模仍然较小,但随着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以及体验经济的崛起,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展望未来,在国家“四化”同步引导下,随着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民网络一族不断扩大、以及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速,“互联网+金融+三农”将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作者:王硕,中国农业银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微信号wangshuothu,原文刊发于《农村金融研究》,本文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系列文章之一,仅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