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政策“宽、严、松、紧”,并不妨碍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支持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大方向。而整治变化后的互金行业对监管层形成的良性刺激,将促进政策的逐步“回暖”。

“我是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互联网金融真的只是一片云朵,偶然飘到了中华大地,然后,簌地一声,飞走了?!我想,互联网改变金融的时代,也许才刚刚开始,我国金融改革的决心已下,没有回头老路,只有跋涉前行。

近来,见证过2013年蓬勃发展时期的互金老人,纷纷失落叹息,互联网金融的黄金时代过去了,一去不复返了。如果从历史纵向和全球横向来对比,我国金融创新才刚刚开始,方兴未艾。至于政策“宽、严、松、紧”,这是社会需求和业态发展的微观结构反映到上层监管层的时间差和信息传导差问题,与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支持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大方向并不相左。

众所周知,法律和政策属于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影响经济发展。然而,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需要时间,这就导致了法律的滞后性。当然,滞后性又延伸出“稳定性”和“原则性”,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法律和法规总是笼统的,原则性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政策作为法律的前身具有更多灵活性,也因为这些灵活性而被限制在较低的法律效力范围内。政策一般由直管行政机关作出,较为准确地落实在某一细分领域,给予指导或直接影响,从而为新兴行业或事物建立规范,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视管理效果上升为法律或者法规或者规范性法律文件。因此,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并非对立的,而是前者可以为后者的前身,后者可以成为前者的成熟阶段。

参考其他行业类似情形,并依据经验,我们发现从市场反映到基金监管机构,再逐层反映到上层监管机构,最终到政策制定核心机构的传导时间往往达半年左右(由于互联网,特别是自媒体的发展,这一时间敞口逐渐缩小)。如同商业上的销售和生产曲线一样,没有人能准确预判到底市场能消化多少产能;也就没有人能预测金融消费市场能消化多少风险。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对个人金融业务服务缺位,给普通老百姓理财和多样化金融服务留下巨大市场空间,民营金融公司和直接融资平台兴起,一时间风头无二,市场的追捧让很多人冲昏了头脑。没有金融牌照的公司纷纷涉足金融行业,没有征信牌照的公司纷纷涉足征信行业,没有评级资质的公司纷纷涉足评级机构行业,一个字“乱”!从杂乱疯长的互金领域,我们看到了机遇,也看到了巨大风险,区域金融风险一旦传导进传统金融机构将引发系统性风险,教授们讲的那些“诺奖”大招儿也会束手无策。为今之计,在于“厘清”,厘清行为边界;厘清法律定位;厘清合法与合规。

要想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就必须首先摸清楚“底”。于是,我们看到的全国排查就应运而生了,到今年11月底全国各地的排查工作将陆续完成,以便上峰做出准确判断,对症下药。但我们必须为互金行业再说一句,排查工作的核心是摸底,不是即刻处置。咱们在排查中如果遇到“带病企业”,建议权衡就业、稳定、合法、合规等诸多方面因素,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即刻处置的效果,可能短期内消除风险,但长远看也有可能打击了企业创新积极性,于大局不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咱们扭脚伤筋,还得100天呢,何况社会科学更复杂,更多“牵一发动全身”的变化。

如果按照我们的逻辑:政策和法律“从市场中来,应用到市场上去”,那么,如今市场被修正清爽后,监管层是否会给予正面鼓励呢?我们认为,确有可能。但是,正如我们上文所述,变化后的互金企业结构和市场定位对监管层又将形成良性刺激,这个刺激的传导也需要时间周期,一旦传导到最终决策机构,将会权衡各种情况作出新的政策。有理由相信,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未来是光明的。在全球视角看,我国互金行业的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要说什么国外金融机构多,服务好,他们也是踉踉跄跄在尝试摸索,既然有了优势,咱们不应该轻易放弃,恳请行内人士和监管人士,做出正能量的选择。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