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平台的问题形形色色,分析平台安全的方法也层出不穷,其中有个很重要的方法:数据分析。它曾经是很多注明平台评级排序榜单的基础。在e速贷和四达之后,某些热衷于数据分析的大师,遭到了许多投资者无情的鄙夷,究其缘由不过是未能成功预报e速贷和四达这两颗大雷。

数据分析的大概的原理,就是通过对平台交易量、资金流入流出、平台资产、重要投资人的投资额、重要借款人的借款额等数据及其变化的分析,来分析判断平台的安全状况。

借用炒股的说法,这属于技术派的范畴,利用这种方法判断平台的投资人,对资金池和自融是不忌讳的,因为数据分析的核心,是通过监测变化,确保自己的投资在问题爆发之前安全出逃。它相信平台安全是动态的,认为平台是有安全期的。这种方法,对背景等因素也不是十分迷恋。当然对担保、托管这些要素更是不屑。

客观地说,这种方法,对于目前的行业状况,是有重要效果的,特别是对分析有资金池或自融情况下的平台安全,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

1、数据的真实性。它能够有效监督有资金池或自融情况下的平台安全的前提,是数据真实;但是,在有资金池的情况下,平台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马甲标、自我满标等大家应该听过不少。 因此,用此方法,要重点分析数据真实性。

2、 从目前平台暴雷的原因看,违规操作依然是绝对主要原因,资金池和自融是罪魁祸首(当然因为坏账逾期、保障失效而出问题的也不少)。就是说,数据分析一定程度上是刀口舔血的活儿,风险很大。

3、平台的合规性被空前重视,特别是4月份启动的全国范围的互金整治之后,“合规是互金发展的首要因素”被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和平台所接受。“数据分析”派对资金池和自融的包容,对背景等重要因素的忽视,对担保、存管(托管)等合规要素的不屑,都会加大其自身的风险。

当然,说这些并不是否定“数据分析”的意义。错不在分析数据,而是分析过程中“只重好歹,不辩是非”的偏颇,这种是非,既是合规与否,也是数据真假。

假数据分析出来的结论自然不可靠;即使数据是真的,若平台存在违规的高风险操作,虽然能看到实时的状况,但一旦发生变化,也回天无力。数据反映的是经营状况,如果数据恶化了,那么经营状况一定已经开始走向负面,这就决定了我们无法从数据上“预测”,因为数据是滞后的,数据不能反映未来的经营状况,如果根据数据讲某个平台可能有风险,实际上是说这个平台过去的经营状况可能存在问题,如果要雷,投资人已经深陷其中了。

数据分析的最大局限在于:只能根据掌握的数据(真假难辨),判断平台眼下的安全状况;一旦因隐藏的信息或其他原因导致形势急速变化时,无能为力(而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平台暴雷的特征)。

数据分析良好地发挥作用,是以经营合规和信息透明为前提的,他会告诉你哪个平台更好。随着监管与整治的推进,它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眼下,依然还需谨慎!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