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时光荏苒,转眼间2016年已然过半,对于P2P行业来说,2016年表面貌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现象,发现其中端倪,笔者建议,选择P2P平台时,应转变思路,以保守稳健为主,切莫追利。

现象一:6月P2P新增平台量基本为零 行业开启“自清”模式

据银率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本月全国累计新增问题平台77家,暂无新成立平台。众所周知,2014-2015年国内P2P行业被曝光的问题平台甚少,而每月新增平台量达上百家与今年P2P行业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

据《2016年中国P2P网贷行业半年报》数据,2016上半年,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515家,其中良性退出(停业、转型)的共有247家,恶性退出(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的共有268家。截止6月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已经下降至2349家。但是,据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达到了22075.06亿元,上半年累计成交量为8422.85亿元。按目前的增长态势,2016年全年的网贷行业成交量或将突破2万亿元,而2016年下半年或将实现第三个1万亿元。通过这一串数字不难看出, P2P行业已经进入已进入“良币驱逐劣币”阶段,随着“退出潮”的涌现,行业发展呈两极分化状态,实力平台不断发展壮大,草根平台逐步退出。

现象二:“国资”系P2P平台清盘

6月29日晚,北京P2P平台金联所发布清盘公告称,将终止金联所金融信息撮合业务,进行业务转型,消息一出,业内一片哗然,有干爹的平台,比如国资系、银行系或风投系,到底还靠不靠谱?客观来看,背景确实是平台增信、扩大声名的重要砝码,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可以看得更远”,但是,强背景并不等于硬实力。衡量平台实力的重要指标是从始至终都是风控,而不是背景实力。根据金联所官网数据,平台待收总计1.18亿元,但涉及逾期金额达到0.74亿元,逾期金额占比62.71%,P2P理财,背景绝不应成为选择平台的关键,风控才是。

现象三:银行系P2P——银行4年开了17家P2P 现8家已关门

之前,曾有业内人士撰文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6月27日,网传17家P2P平台曾被冠以“银行背景”。这17家平台对应13家银行,其中仅2家平台完成银行存管,已有8家停止运营。

17家平台分布于11座城市,其中前三名分别为上海4家、广东广州3家和北京2家。

由此可见,面临行业大洗牌的时代的到来,所谓的“银行系”“国资系”都将显现原形,是骡子是马到了拉出来遛遛的时候了。特殊时期,作为投资人,选择平台的时候,应该转变思路了,切记,安全第一,收益次之。

未来这样做才能赚钱:

第一,摆正心态,不盲目追求高收益率。在社会整体投资收益率普遍下降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应逐步适应P2P较低的收益率,不盲目追求高收益率。长期来看,接近实体经济整体融资成本的收益率水平,才是可持续的。盲目追求高收益,可能会陷入一些骗局。

第二,着重看平台的合规程度、风控水平及综合实力。在行业整治过程中,投资者依然面临P2P平台跑路、资金链断裂等道德、经营风险,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平台时要着重看平台的合规程度、风控水平及综合实力,远离有资金池、自融嫌疑及风控不严的平台。

第三,注重平台的透明度,对具体投资项目精挑细选。P2P平台是信息中介,信息透明度非常重要。投资者对具体投资项目要精挑细选,在选择具体项目时,要着重看借款人的经营及财务状况、项目资金流向,不投资金流向不明及回报率明显违背常识的项目。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