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从事互金行业也有段时日了,笔者也算是在那个P2P最野蛮生长的时间段里带着兴趣掺和了进来,看多了各类宝、各类财富公司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的诈骗、跑路、倒台,似乎有点习以为常了都,估计这也是一个新兴行业从崛起到真正稳固成型的必经之路吧。

但是今天笔者不谈那些大平台或是曾经的大平台,因为那些要么已经走在行业的前列,要么就是已经暴雷滚粗了,今天的视角笔者其实是想聊聊那些目前处于落后梯队的小平台现状以及自己的一些微末看法。

一、小平台之“小”,源于其缺乏硬实力

1. 技术实力不足,导致平台整体体验流程薄弱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一定是金融,而互联网作为连接用户和金融也业务的线上渠道,因为牵涉到金融,其对IT技术方面的要求也必然与以往的互联网项目有着一定的区别,甚至要求更高。

由于互联网金融本身业务属于新兴类型,所以对于攻城狮、程序员对于金融方面的需求也有一定的标准,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这些技术岗的人才非常稀缺的原因,当然薪酬也是相对的更高,这两天看到的关于P2P行业薪资开始逐渐退回理性区间,甚至有些公司降薪了50%的程度,行外人看是心理平衡了,但想想那些实际从业人员,心理上估计是从天堂“吧唧”一下回落到了人间盆地吧。

众所周知技术一向是核心岗位,薪酬就不用说了,都是占据着公司大部分的成本输出,牛逼的有互联网金融经验的技术大牛更不用多说了,而这些对于小平台而言,都是非常巨大的负担,没有三系背景的支撑,今年又遇上了资本寒潮、再加上P2P自带的高危属性,那些没有后台支撑的小平台显然是维系艰难,就陷入了一个循环,为了维持,就只能减员,或者降薪,这也势必导致一个平台的技术手段越来越薄弱。

最直观的就是平台处理问题慢,BUG偏多,更何况有些是触及到用户金钱利益方面的问题,一旦处理过慢,很难不让投资人产生恐慌焦虑,进而就往暴雷的可能性上猜测,负面情绪最难控制。

2. 监管严苛,于小平台而言,比资金更缺的是渠道

从运营层面,由于现在市场监管对于互金类的影响甚大,各种渠道广告越来越少见,唯独某些渠道过来的群体能成为最容易的用户了,只是忠诚度可想而知,互相利用也不过是一次性交易罢了。

3. 资产端的匮乏,成为小平台最难过的一关

如果说技术可以缩减,用时间填补,运营可以另辟蹊径,用创意去解决,那作为金融类最关键的资产端这一项,就成为了小平台最难逾越的一道门坎了。

现下整个P2P行业最缺乏的就是优质资产端,即便是行业领先的那些大平台都在争相挖掘,大力拼抢,而大部分小平台只能受限于资源不够,人脉不多,行业沉淀不足这些硬伤,最终望洋兴叹。

二、行业热潮褪去,挣扎中的小平台拿什么拼未来?

1. 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诚意来凑

在各地监管日趋严格的情况下,原本的互金热潮已经在褪去,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看到的很多小平台主动退出的现象,而对于那些仍在挣扎的小平台,笔者不敢以偏概全,但从接触下来的经历来看,目前都是同质化严重(国内风气)。

未见创新,只看到模仿,而这时候,笔者觉得,模仿也就算了,只要能把平台的技术搞搞好也算是一种成功了,至少充值,提现这些投资用户比较敏感的问题能越少的发生,把这些情况考虑到实处,真的,你用心了,用户真的能感受到。

2. 着重用户体验,加强互动联系

至少笔者一直觉得,用户体验是非常值得花精力去注重的事情,尤其是对于现在推广方式和渠道较少的P2P,在第一第二瞬间让用户从内心感受到平台产品的投资等环节的体验,很大程度上那些留下的好感会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理财本来就是个低频率的操作,小平台如果想要拉近用户只能先从和用户的互动方向上花功夫,在互动层面融入信息披露的环节,寓教于乐,尝试建立口碑再配合其他玩法突围。

未来的半年,将会是P2P小平台最困难的时刻,从笔者的角度,其实并不看好,这绝不是唱衰,只是到了这个阶段,是该回归理性了。毕竟人家成熟平台已经再跑了,你却还在学爬,难度上可想而知。

当然只要不是奔着跑路、诈骗去的,在互联网这个环境下,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说不定就会有小平台逆袭突围,我们且走且看。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