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众筹是非多,而是非多的地方,又可见人生百态。每每见到各大众筹交流群的投资人吵得不可开交时,不得不感慨,“有些平台造假的手法那么简陋,为什么还要投呢?”在这里,借李汝珍《镜花缘》的原句,“故凡进此阵内,为其蛊惑,若稍操持不定,利欲熏心,无不心荡神迷,因而失据。”

股权众筹便是此阵,如果投资人不能很好地稳住心态,那么迷失在阵中亦是不可避免。不过,所谓赌有赌法,虽然中国式股权众筹如同赌博,但在下注前,总得先分清哪些是黑庄家,哪些才是真玩家。

涉嫌自融的平台不能碰!

无论在P2P网贷,还是在股权众筹行业,“自融”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词汇,因为这将会涉及到一个资金池的问题。在最新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中,也提到整治“平台和有关企业以股权众筹名义从事非法融资活动”。

目前股权众筹行业的自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股权众筹平台发布虚假标的自融,变相集资;另一种是平台以自身为标的,向投资人进行资金募集。于前者,时有发生,也曾有广州某影视公司利用众筹进行非法集资的案例;于后者,在众筹行业也出现了那么几例。

根据2014年12月18日中证协发布的《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二章第九条:股权众筹平台不得为自身或关联方融资。

但是,事实上股权众筹行业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相关的意见稿、网传监管细则等等,都还不具备法律效应。所以,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对平台是否合规的衡量标准,相对比较杂,既有私募监管规则,也有公司法,还有一些其他相关法律。

以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初期阶段,不应该一刀切地看涉嫌自融的平台,因为有些平台涉嫌的“自融”,很难明确甄别它的“自融”是否等同于非法集资。因而,倒不如直接看它的自融所带来的结果。

如果涉嫌自融的平台,把资金都用于个人挥霍,或拒绝履行融资前的承诺,那么这种平台肯定是不能碰的。因为股权众筹考验的信誉,若平台在融资的时候连信誉都丢了,那又怎么叫投资人相信平台上线的项目呢。

反过来想,股权众筹平台为什么给自己的融资?

除了少数有造福于投资人的想法,大部分还是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在风投机构还在观望的时候,便利用自融的方式,给自己一个较高的估值,“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但是,瓜好不好,甜不甜,不应该是平台自己说了算。

具体案例,曾多次自融的平台。

在这两个月,这家平台遇到的麻烦事有点多,先是被媒体曝光涉嫌存在内幕交易,而后又出现将近有20个分站与其绝裂,更为严重的是,在多次自融过程中,参与投资的投资人却无法获得相应的合同,想退股却又退不得……

回避风险,老谈“高收益”、“安全”等字眼的平台不能碰!

“众筹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理,但却又很少会去想的事。

在股权众筹行业里,总有一些平台的宣传手法让人“捉急”,比如在路演过程中,平台的工作人员往往会选择反复强调“高收益”,却对风险避而不谈。又比如在宣传文案中,多次出现“安全”、“保证退出”等字眼,显然不符合股权众筹投资的特性。

因为股权众筹作为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模式,本身是不存在“绝对安全”的说法,即便是签署了保底协议,也不代表协议一方有能力承担项目失败后的一切后果。这如同P2P平台放出60%的超高收益,很吸引人,但它可能根本就还不起。

所以,往往有些平台利用投资人趋于保守的心理,在一片不敢“打保票说安全”的行业中,公然称自己平台的项目是绝对安全。

在今年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中,也提到了股权众筹平台的虚假、夸大宣传的问题。那么,一些平台项目明明不是“绝对安全”,却还老跟你谈“高收益”,这样的平台又岂能靠谱?

具体案例。

这家平台上线了一个影视众筹项目,在各种宣传手段中,多次强调“X个月安全退出”的说法,但实际上,合同并没有保底协议。结果电影票房不理想,“安全退出”顿时成为空话……

至于安全一说,私以为,在更多的时候,股权众筹像是冒险者的探宝游戏,若是项目都是存在兜底的固定收益,那就失去很多乐趣了。

纯“跑量”的平台最好少碰!

股权众筹百态生,除了观遍投资人之外,还可以看到各种心怀鬼胎……噢不,应该是各种特色的平台。

前面有说到,股权众筹其实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模式,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有资深投资人曾经说过,“运气是股权众筹投资的关键因素。”这也并非是笑话。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一些专门“跑量”的平台了。在股权众筹行业里,确实存在一些以“量”为主的平台,每个月上线几十个项目,募集金额在几十万至几百万不等,项目通过率远高于同行。

但是,“量”大不代表项目最终成功率也高。相反,由于上线项目过多,使平台工作人员无法对这些项目进行详细的尽调,甚至有不少项目都已经被列入“失信执行人”名单了,仍然向投资人进行资金募集。那么,项目最终结果注定是失败了。

一旦项目失败,投资人亏了钱,而平台却在收取资金管理费或服务费方面,赚了一笔,毫发无伤,接着继续大量上线项目。

具体案例,一个老平台。

作为一家老平台,在股权众筹行业混迹多时,深谙游戏规则,以最原始的无领投、凑钱的方式进行项目资金募集。所以,在它上线的多个项目中,经常会出现项目失败的案例,但同时,又有一些项目收益还不错,让投资人爱恨交加。

事实上,纯“跑量”的平台就这样,没太多的专业尽调,看着差不多就上线了,然后……因为“量”大,所以肯定会有一些假得离谱,也有一些真的还不错。一切看命,少碰为妙。

刚上线的草根平台尽量回避!

股权众筹平台不是P2P网贷,除了极个别的特殊情况外,几乎不会出现跑路的现象,那为什么还要说刚上线的草根平台尽量回避呢?

原因很简单,刚上线的草根平台往往处于业务发展的初期,风控审核能力不强,投后管理制度不完善,再加上“草根”的标签,缺少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平台在对接项目的时候,往往会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好的项目不会选择你,其他一般般的项目,还要求着它来上线。

从平台运营的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众筹平台在上线初期,确实需要快速提升平台的知名度,要么“跑量”,大量上线项目;要么“走心”,寻求高质量的项目。但对于草根平台来说,前者比后者容易,而一旦平台选择了前者,意味着就是刚才说到的纯“跑量”平台了,少碰!

具体案例,最近一个快要倒闭的众筹平台。

纵观这家平台的发展历程,使它接近倒闭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问题项目,连连爆雷,然后把这家平台的问题项目再罗列出来,会惊奇地发现问题项目都集中在平台成立的初期。从投资人的说法来看,也证实了平台在成立初期出现谈判筹码弱的问题。

总得来说,对于刚上线的草根平台,还是尽量回避,看看情况再算。

项目运营团队不专业的,不碰!

说完了平台,再来说说项目。

如果说平台只是承担募集资金的作用,那么项目本身的好坏,才真正决定了投资人是否有收益。在股权众筹行业,也有一句老话,“投资就是投人,人不行,再好的模式也是白搭。”所以,项目的运营团队很重要。

在过往的项目失败案例中,也确实存在不少因为运营团队的问题而导致失败。个别原因,一方面是创业的大众化,导致很多不怎么专业的人都进来了;另一方面是创业的年轻化,其中便包括很多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

最主要的特性就是跟投资人谈情怀,谈梦想,却无法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那么,在运营团队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投资人的收益又从何而来?说得严重一些,若是团队本身不专业,很可能连资金流向都搞不清楚。

具体案例。一个年轻的众筹项目团队。

起初的惊艳,吸引了很多投资人参与其中,但随着项目的推进,投资人发现项目亏得越来越多,再加上各种奇奇怪怪的借款,最后连资金组成都搞不清楚了。事后投资人才逐渐发现,这个团队在很多方面都做得一塌糊涂,缺乏专业性。

说到底,资本还是趋利的。若是项目运营团队不专业的,还是不碰为好。

没有知名领投人,又见不着项目负责人的,谨慎!

去年,股权众筹行业逐渐流行“领投+跟投”模式,目前已经成为大多数股权众筹平台的首选。不过,直到现在,仍然有一部分平台还处在没有领投人,纯粹是一种较为原始的凑钱模式。

关于领投人,早在去年便有人提出一个至今未解决的疑问——到底什么人可以做领投人?领投人到底需要投入多少资金?除了资金要求外,领投人还应该具备怎么样的背景和能力?

所以,虽然有些平台上线项目有领投人,但也要看清楚是个人领投,还是机构领投。如果是个人领投,那他(她)这个人到底算不算“知名领投人”。相对而言,由于知名人士更看重自己的声誉,对项目本身的尽调会更加认真和仔细,远比普通领投人要更值得信赖。

要是什么都没有,谨慎!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路演过程中,见不着项目负责人。在股权众筹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从最初的线下路演,到线上微信,再到如今有不少平台使用的视频直播路演,都在不断突出项目负责人的地位。

项目的好坏成败在于项目负责人本身,投资即是投人。尤其是一些初期阶段的项目,若是连项目负责人都不出面,那投资人就要再三谨慎了。万一是虚假项目呢?

文/子野,本文首发众筹之家。欢迎关注自媒体“子野君”,主要创作互联网众筹的原创文章,微信公众号搜索“ziyejun007”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