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王先生电脑屏幕上的数据令人眼花缭乱,自从投资P2P网贷以来,王先生总是琢磨各家P2P平台的运营报告——足足30个网页,包括原始数据以及各家网站详尽的数据解释,足够让他一个头两个大。但是internet还是想给他更多。

P2P平台的运营报告作为信息披露的重要指标,目前在行业内非常流行。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运营报告侧重自我推广或营销宣传,花式信批多,实质信息少;噱头花哨强,关键内容弱,自嗨自吹让运营报告变成平台的华丽秀场,披露方式重形式轻内容,同质化严重。如何在这么美观大气却复杂纷繁的运营报告中杀出一条路,读懂冗繁信息背后的秘密,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一门技术。

财务表现说明运营能力

相信所有的投资者都比较关心平台的运营能力,平台在某个时期内是盈利还是亏损,与投资者的根本利益相关,谁都不会选择出现亏损的平台。仅从净利润指标一项来看,平台经营差异化比较显著。很多平台即便是在年报中,也不会披露自身的财务数据,除非平台真正实现了盈利,并打算将其作为广告的噱头。这其实给了投资人一个推测平台是否盈利的契机,即如果平台对盈利或亏损的数据没有披露,很有可能暗示平台正在亏损,虽然这种推断方式不能保证完全准确。

有些平台因为某些原因披露出了亏损的数据,但是投资者并不能依此就认为平台盈利能力差,因为有的平台可能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前期在获客方式、营销广告、人员工资方面投入了较大的成本,盈利时期还未到达。

投资者数据隐含深意

通常所有的平台都会第一个公布平台的累积投资人数,这利用了“超市效应”的原理,人们都有从众心理,会想当然地以为“那么多人都在投,那么平台一定是安全的了。”然而谁能保证这些数据又不是伪造的呢?平台的投资人数不完全真实,对投资者而言,缺乏参考必要性。

那么投资者数据看什么呢?

前十大投资人与前十大借款人这两个数据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前十大投资人的投资额度占总投资额度的比例过高,说明平台的资金集中在几个大户的手中,一旦大户撤资,平台的运营将会受阻。如果前十大借款人借款的金额所占比例高的话,说明平台的风险比较集中,存在安全隐患。

投资者属性也可以作为衡量平台安全的标准。虽然80后在投资P2P的人数上占绝对优势,但是人均投资金额比50后、60后、70后较低。老头老太太们经过长期的财富积累,是投资P2P平台的战斗机。老头老太太们比较谨慎,在选择标的平台之前,会经过大量的审查,80、90后年轻,热爱冒险,在收益与风险面前,比较关注收益。平台投资者的年龄比例,可以作为投资决策标准。

平台风险指标很重要

平台的风险指标主要从坏账率、逾期率、不良贷款率三个方面衡量。目前国内P2P还处于早起发展阶段,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大部分不愿意公布风险情况。其实,只要存在金融市场跨期配置资本,就会出现不良贷款率。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三年来,银行业的不良利率持续上升,2015年末已升至1.67%,2016年一季度上升至1.75%。银行2015年超过90天的逾期贷款率普遍在2%左右,比如平安银行是2.8%,中信银行1.5%,农业银行2%,招商银行1.59%。对P2P平台来说,坏账率、逾期率以及不良贷款率都存在。

目前,平台公布的不良利率数据整体偏低,可能是统计方法不同,只有行业协会提出统一的标准,通过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介入才能得到P2P平台准确的数据。此外,有些平台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在运营报告中宣称坏账率为0,对资产端较为重视,确实可能还没遇到坏账。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