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上周P2P行业中两份征求意见稿牵动业界人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标准——P2P网贷(征求意见稿)》和《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这两份意见稿说的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一个是“信息披露”,另一个就是在信息披露的基础上“不得保本保息”。

中国的P2P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极快,这就促使监管政策的及时跟进。在这两份征求意见稿颁布的半年多前,去年底颁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就规定平台不得“保本保息”,如今为何要重提这个事情?这半年来说自己是合规的平台,是不是真的在贯彻执行规定?如果真的贯彻执行规定为什么要再次专门发文重提?这是一个罗圈问题。不断的发文至少可以看出行业内的整治决心和力度,可是作为投资人来讲,如果平台不得保本保息,人们还会继续投资吗?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出台半年时间,投资者已经从激进变得理性。根据数据调查显示,当时有超过70%的人选择不会再继续投资P2P,可事实却是,这半年时间P2P投资人数以及投资金额都有大幅上升,难道投资者认可了平台不承诺保本保息的做法,在我看来,并不是,投资者只是服从了规则。

1、什么造成了平台需要保本保息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P2P风险来自于哪里?什么因素会致使平台资金链断裂从而导致平台跑路?如果不考虑平台自融和诈骗这种恶劣行为,最近另一个说的比较火的词“坏账率”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坏账呢?这取决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

没有还款能力:借了钱有没有实力还,砸锅卖铁也还不上。

没有还款意愿:就是不想还钱的,他把心一横,爱怎么样怎么样,就是没钱还。

遇到上面这种情况,就是平台的风控没有做好,承诺保本保息就是一种对自身风控的把握和依赖。

2、不得承诺保本保息对投资人来说合理吗?

上面已经说到,平台承诺保本保息是对风险的把控,我认为,这跟买东西的逻辑是差不多的道理,想让买东西人承担责任的前提是卖东西的保证货物没有任何问题。举个例子:比如我去买包包,柜台上摆着几十个包包,价格从高到低各不相同,这是导购一定要告诉我为什么价格有差距,并且告诉我因为这个最贵的是斑马皮、价格适中的是牛皮、价格最低的是人造革,这下我就懂了,根据我的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选择一个。

回到互联网金融也只是一样的道理,优质债权的收益低一些但是风险低,收益高的债权风险相对高一些,这样就需要投资人自己掂量一下投资什么类型的债权,也需要自己担着风险,同时平台也理所应当的可以不承诺保本保息。就像lending club一样根据信用评级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借款利率,信用等级越高借款利率就会越低。

3、平台对风险作出评估可行吗?

按道理说,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风控团队,作出风险评估是没问题的,但是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标准。目前中国的个人征信制度刚刚起步,而且平台没有征信数据,最关键的是还没有权威的征信机构。这就导致了违约成本过低,大不了改头换面又是一条好汉。

既然风控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标准,那么在这个没有标准的标准之上建立的规则也是无标准可循的。到底是用监管手段管理P2P行业有效,还是建立完整的上下游生态环境让P2P有个良好的栖身之所有效?

4、打破刚兑又势在必行

就算不进行投资的人也知道,投资是具有一定风险的,既然有风险就需要释放风险,风险不会凭空消失,总要有一个方面来承担。客观上讲,网贷的风险一定高于银行投资,这几天有平台公布的坏账率比银行的2%还低一半,这基本是不符合逻辑的事情。

随着平台的不断壮大,违约额也会不断上升,平台需要兜底的金额也越来越多,就算比银行的坏账率还低,违约额是不会降低,而且还是累积增加的。就算有风险准备金,可面对的是不断有的坏账,那些风险准备金够吗?

健康的网贷环境,打破刚兑是一定的,投资人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一定需要承受高风险,也需要有着承受风险的能力。届时,哪家平台能够让投资者不需要为风险担忧,哪家平台就会拥有最高的人气。投资者能学会“不看广告,看疗效”。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