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距离国字号的互联网金融信息协会正式发布《信披标准》和《自律管理规范》已经有几天了,作为行业监管少见的带着正规性组织标签的规范守则,这两份意见稿一经推出,就当仁不让成为了互金行业的聚焦点。

也难怪,毕竟这也意味着正式脱离了“没人管”的放养生涯了(有组织的感觉确实还不错),虽然这次的《信披标准》从行业规范的大方向来说,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可实际上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去提升,诸多细节都有待继续优化完善。

而和这个事情相比,笔者反倒是更关注这两天的另一件对于互金行业有着同样利好的消息——中国互金协会召开的信用信息共享工作会,从个人角度来看,信息共享对于整个行业未来的良性发展将是一步更重要且不得不走的好棋。

1、《信披标准》虽是规范行业的基础,短期治本效果或稍显不足

本次的《信披标准》搭配上《自律管理规范》,从理论上来讲,65项强制性披露外加21项鼓励性披露的手段,整整86项之多的信披要求,已经是有了一个比价结构化的初版行业标准规则了。

可是我们就如之前就提到的,包括很多专业的业内人士也已经发现了,这份标准仍然是有着不小的漏洞。

借款人真实性欠缺评判标准

本次规范的86条信息披露中,其中就包括资产端,即借款人的信息展示,而这也是归属于平台的强制性披露范围内,可是问题来了,谁又来给这个借款人是否存在的真实性做一个评判呢?

就拿15年乱象不断的环境来说,除了本身平台的实力不够外,更多的就属发布假标自融、自建资金池的情况,再或者就是发个假标,然后直接卷钱跑路了,这类也比比皆是,而如今推出信披标准,本质上也是为了展现真实性,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可是目前来看似乎仍然没能找到有效的方法,去做针对性的规避。

而这也正是之前上海互金协会在做排查时所强调的问题,无法判断借款人的真实性,那就意味着风险始终存在,从笔者个人浅显的认识来看,或许未来各地互金协会将会成立负责专项二次核实的部门,以此来解决目前的困扰也未可知。

中国互金协会的身份,或会误导投资人盲目信任

在目前推广渠道稀少,优质资源匮乏的阶段,能够加入有着官方名号的互联网金融协会,显然成了上千中小平台共同的目标,虽然对于准入的门槛,协会已经设立了三个月的信披标准以示考察,可是笔者不由得想到,由于广告渠道太少,投资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可视的中国互金协会上,难免会让一些小白投资用户再次错以为加入了互金协会,就可完全相信的错觉,从而失去了对于投资的基础判断能力,就这点而言,互金协会在开放申请的同时,除了更为谨慎、更负责的审核平台外,也应该加强对用户的投资意识的培养。

2、围绕信用信息共享建立互金生态体系,让信用成为真正的身份标识

早在去年底,我们就意识到了我国征信体系的不足,而在没有完善的征信系统之前,所谓的大数据分析,识别之类的都只是吹嘘的空话,除非是像腾讯,阿里这类已经渗透到了中国绝大部分用户的生活中时,才有这样的底气去说大数据,其他小平台所谓的数据恐怕也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现在中国互金协会在北京召开的信用信息共享的讨论会,无疑将是非常好的打通信用信息不对称的壁障,将每一家各自掌握的部分信用信息综合至一处,形成一个全新又更完善的信用大数据库,然后平台就可以从中获取借款方的信用评级或者真实信用数据,如此一来,将会从资产端的根源去做规避,降低劣质资产端浑水摸鱼上架的情况发生,从而减轻了平台的风控难度,避免了多余的坏账风险,将投资用户的潜在损失遏制到更低的数值。

从一个角度来说,那些老赖不仅无所遁形,同时也给了后续潜在想要赖账的个体一个隐形的压力,未来当信用成为一个人行走社会的最重要的标识时,他就会格外珍惜自己的每一次的借款,促进良好的还款意识,这对于整个网络借贷的市场来说,将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良币终将驱逐劣币。

这也是为什么笔者更看好这场信用信息共享的原因,将明显的风险都扼杀在根源,借助这样的手段,说不定我们社会的信用体系也将会跨入一个新的层次。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