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1983年穆罕默德·尤努斯在孟加拉创立了一家名叫格莱珉的乡间银行,其最初想法仅仅是帮助穷人实现个人创业,从而永远摆脱贫困。谁知这一大胆构想几乎颠覆了几百年来经济学家们的认知:穷人的信用竟然比富人还好!30年来,尤努斯的穷人银行已经向240万个孟加拉农村家庭提供了超过38亿美元的贷款,时至今日,有250多个机构在将近100个国家里基于格莱珉模式运作着。2006年,为表彰他“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尤努斯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穷人银行也启发和带动了中国民间对小额贷款的探索,谁知当这一模式复制到中国时却遭到彻头彻尾的“滑铁卢”。尤努斯获得诺奖的当年,在江苏盐城市,出于几乎同样的目的,进行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试点,并打出了“农民自己的银行”的宣传标语。在媒体大量报道下,中国版的“穷人银行”在盐城各乡镇遍地开花,并在全国多地推广。

让人没想到的是,仅仅9年过后,因部分合作社违背服务三农的初衷,挪用资金投资失败,引发储户挤兑潮,盐城一大波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倒闭。随之而来的巨额资金窟窿、农户上访等问题,让“盐城模式”从当地政府极力推动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2015年底,盐城多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不得已关门歇业,盐城“穷人银行”探索宣告失败。

换成尤努斯本人又如何?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努斯亲自在中国尝试过众多微型金融项目,包括在河南、四川等地试验,结果大多项目都以失败告终。多次失败后,尤努斯自己也在总结,他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法律制度,没有牌照不能吸储无法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为什么笔者要提到穷人银行模式,因为中国的P2P正面临同样的处境。众所周知,目前几乎所有的P2P网贷都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何为普惠金融?让金融深入民间,深入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触及的地方,服务广大小微企业和普通百姓,这才是普惠金融的真正内涵。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当其冲的便是解决穷人银行模式之困。

大家都知道,P2P的核心业务与传统银行并无二致,只不过借助了网络手段更利于投资,同时也将更多的利益让给投资人。与银行一样,优质资产是P2P的核心,普惠金融的口号固然好听,但背后却是,P2P做的是银行不愿做的业务,服务的是银行无法覆盖的人群。举个简单的例子,给一家有背景的大企业融资,一次性可以消耗数亿资金,而要将同等数额的资金借给普通百姓,为了控制风险,你需要找到成千上万的目标人群,最后也无非是收回本息完成借贷过程,但前者花费的时间和人工成本却远远低于后者,这也是为什么银行都是“嫌贫爱富”的根本原因。这样的结果就是,越是有背景不差钱的企业越能拿到更多钱,而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却无法得到更多支持,放到整个社会来看,反而是穷人在给富人输血,这样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应该来说,尤努斯穷人银行的成功有其特殊的原因和背景的。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努斯带着穷人银行的设想去找政府多次游说,最终得到政府的扶持,这为其日后开展业务提供了诸多便利。其次是媒体的大量报道提供了天然的征信。尤努斯的穷人银行已经有过几个成功的案例,经媒体报道后在整个社会形成强烈反响,具备了很深厚的民众基础。最后是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格莱珉银行自成立之初一直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直到1995年,尤努斯才宣布停止接受社会捐赠,这些捐赠对于穷人银行成立之初的维持运营还是起到较大作用的。

回到P2P上,目前的P2P网贷不但没有政策支持(相反,因为跑路风险还面临最严监管政策);媒体报道更是以负面居多;而目前,也没听说哪家平台获得社会捐款的,所有平台几乎只能靠自己的摸索杀出一条血路。

P2P普惠金融固然意义重大,但笔者认为仅靠情怀式的概念炒作,即便可以给投资人画出“一张大饼”,最终饿死的也是自己。想想如何找到稳定的资产模式,如何控制小额分散贷款的人力和风控成本,如何降低线上资金成本,这些曾摆在穷人银行面前的难题,同样也是P2P平台将要面对的,而只有跨过这些障碍,合法合规运营的同时并争取更多的支持,P2P平台才能彻底摆脱“穷人银行”模式之困。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